如何自處?(二)

麥棨諾醫生 | 2024-07-15

往後,永傑對自己的要求更為嚴格,認為會考的失敗是因為不夠努力,要鞭策自己更上一層樓。

正因如此,他預科時拚盡全力,成功考進香港大學精算學系,還未畢業,就被招攬到政府稅務局,仕途一片光明,可算「光宗耀祖」。

相比私人公司,政府部門壓力不算很大,永傑的抑鬱症症狀沒有很明顯,偶發性地心情低落,動也不想動,通常只持續幾天,對其生活沒太大影響。

直至兒子入讀幼稚園,他的病況開始每況愈下。根據永傑對兒子的形容,我猜測兒子受着專注力不足的影響,在永傑嚴厲的監督下,比同齡小朋友付出多一倍時間及努力,但成績只徘徊在中下游。永傑向我透露他的壓力來源——與兒子同齡的表姪。

永傑把大部分空餘時間都分配予兒子,不是指導他功課,就是陪伴他溫習,同時積極培養其不同興趣,好讓他能在學習以外,兼顧課外活動之發展。反觀表姪的爸爸(即永傑表弟),他採取放任無為的管教方式,從來不強迫表姪念興趣班,亦不太注重表姪的學習表現。

偏偏表姪無論學業成績還是課外活動,均表現出色,不僅名列前茅,更屢屢奪獎而回。

隨着兒子與表姪的距離愈來愈遠,表姪考上傳統名牌小學,兒子成績只能應付政府津貼小學,於是永傑心中的不甘愈發強烈。

他怎麼想都搞不懂,何以自己付出200分努力,卻收不到200分成績;相較於表弟,僅僅付出50分,但毫無難度地得到200分。

永傑繼而進一步增加對兒子的規範,他覺得,是自己能力不足,未能為兒子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才讓其落後他人。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捍衞健康非難事,健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