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靈魂之窗 乾眼症成因、預防與治療

林志恒醫生 | 2025-04-24

「眼睛乾澀、灼熱、視線模糊,這些問題困擾着你嗎?」

隨着現代人生活方式改變,乾眼症已成為一種常見眼部疾病,影響數以百萬計的人。電子產品普及和都市生活模式改變,令到愈來愈多人受到乾眼症困擾;據研究顯示,乾眼症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持續上升,尤其在亞洲地區更為普遍,這與都市生活形態及環境污染密不可分。

乾眼症不僅影響日常生活,若未及時處理,甚至可能導致角膜受損,影響視力。因此,了解乾眼症的成因、預防方法及治療方案,是維護眼睛健康的重要一步。現在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這個「現代文明病」,幫助大家遠離眼睛乾澀的不適,重拾清晰明亮的視界。

影響日常生活

健康的淚膜由水份、黏液、油脂三層組成,並依賴淚腺、眼瞼與眼表的協同作用來維持穩定。一旦這個系統失衡,便可能導致乾眼症。

乾眼症可分為「水液缺乏型乾眼症」(因淚腺功能異常導致淚液分泌不足)和「蒸發過快型乾眼症」(因瞼板腺功能異常,導致油脂層不足,使淚液蒸發加快)。研究顯示,大多數乾眼症患者同時具有這兩種類型的成份,但其中一種可能更為顯著。

乾眼症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患者可能因眼睛不適而無法長時間閱讀或使用電子產品。

乾眼症不僅影響視覺舒適度,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效率。患者可能因眼睛不適而無法長時間閱讀或使用電子產品,夜間駕駛時亦可能因視力模糊而增加危險。此外,部分嚴重個案甚至可能因眼表發炎或角膜受損,導致永久性視力問題。

乾眼症常見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紅眼、異物感(砂礫感)、灼熱感或刺痛感、眼睛疲勞,視線模糊、畏光(對光敏感)和流淚過多(反射性淚液分泌)。這些症狀可能因環境(冷氣房、吹風)、乾燥天氣、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等因素加重,並影響日常活動,如閱讀、使用電腦或開車。

女性風險較高

乾眼症的成因相當複雜,可大致分為兩類:淚液分泌不足和淚液過快蒸發。前者通常與年齡增長、荷爾蒙變化及某些自體免疫疾病(如「乾燥綜合症」)有關;後者則與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環境污染、空氣乾燥、長時間佩戴隱形眼鏡等因素密切相關。部分藥物如抗組織胺、抗抑鬱藥及某些降血壓藥物,都可能影響淚液分泌,使眼睛更容易變得乾澀。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因荷爾蒙變化較大,患上乾眼症的風險亦較男性高,而長者、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的上班族及佩戴隱形眼鏡者,亦屬高危群。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柏金遜病等,也可能影響淚液正常分泌;眼部手術史如矯正視力的激光角膜屈光手術(LASIK),可能影響淚膜穩定性;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間、低濕度環境中,或經常暴露於空氣污染、煙霧及灰塵等有害物質中,都會加重淚膜的蒸發速率。

增加眨眼次數

乾眼症雖然常見,透過適當的預防與治療,患者仍可有效緩解症狀並改善眼部健康。首先,改變生活習慣是關鍵,例如減少長時間盯着熒幕,每隔20分鐘便望向遠方休息20秒,以減輕眼睛疲勞。另外,刻意增加眨眼次數,因為長時間盯着屏幕容易讓人忘記眨眼,導致眼睛乾燥,應提醒自己多眨眼,尤其在使用電腦或手機時;亦應避免吸煙與接觸二手煙、增加環境濕度、避免直接吹風、減少佩戴隱形眼鏡時間,有助於減少淚液蒸發。對於已出現症狀的患者,每日用溫熱毛巾敷眼5至10分鐘,可幫助瞼板腺分泌油脂,減少淚液蒸發,亦可考慮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滋潤眼睛。

要預防與治療乾眼症,應改變種種不良生活習慣,包括避免吸煙與接觸二手煙。

乾眼症雖然不會直接導致失明,但它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不容忽視。作為現代人,我們應更加關注眼睛健康,從日常生活做起,改變不良習慣,避免過度用眼,並且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對於乾眼症的預防和管理均至關重要。如果你已經出現持續性眼部不適,請不要忽視,應先盡早尋求家庭醫生診治,並接受合適的眼科轉介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以免小病演變成長期困擾。

眼睛是靈魂之窗,從今天開始,給予雙眼更多呵護,擁抱清晰明亮的世界!

www.hkcfp.org.hk

撰文:林志恒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解開乾眼症成因,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