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消融術

馮永康醫生 | 2022-08-23
導管消融術比起抗心律藥物更能有效保持正常心律。(網上圖片)

上期提及針對心房顫動(AF)的最有效方法不外乎心律控制(RhC)或心速控制(RaC)。先前提及的一項名為EAST-AFNET 4的研究已指出於病發早期(少於一年)的AF患者,RhC可帶來明顯的臨床好處,特別是導管消融術(CA)比起抗心律藥物更能有效保持正常心律,即所謂RhC。2018年一項名為CASTLE-HF的研究已指出CA能減少AF及嚴重心衰竭的死亡或心衰竭惡化的情況達38%。
在今年3月份的美國《循環》期刊也有一項名為RAFT-AF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同時患上AF及心衰竭的病人接受CA或一般RaC治療後,出現死亡及心衰竭惡化的機會率。同時,這研究亦會評估接受任何一項治療,一些心臟衰竭指標包括心臟射血指數(EF)、心衰竭荷爾蒙、NT pn-BNP的變化,以及心衰竭對生活質素的影響。
原先的研究設定參加患者目標是1000人,但獨立研究委員會最終決定在參與人數達411名後便終止這項研究,原因是從統計學分析後,繼續研究不可能會影響最終結果。這411名AF及心衰竭患者接受CA或一般RaC治療,在跟進中位數達3年後,出現主要觀察重點顯示在數字上,CA組別較低,達23.4%,在RaC則為32.5%,減幅是29%,可惜未能達致統計學中明顯的分別。其他指標方面,接受CA的病人,心臟EF上升了10%,較RaC的3.8%為明顯改善。NT pn-BNP及心衰竭生活質素指標也在接受CA的病人組別大為改善。
事實上,這研究結果大致上跟CASTLE-HF研究沒有太大分別。接受CA治療的AF及心衰竭患者若其心臟EF是較低的話,CA愈能幫助這些病人減少出現死亡或心衰竭惡化的機會。另一項重要發現是無論接受CA或RaC的病人,其出現嚴重事故的機會率大致相若,反映出CA治療並沒有出現更多風險,還有的是患者住院次數基本上也是差不多,跟先前的想法不一樣,就是接受RhC的患者有較多入院次數。
應如何解讀這RAFT-AF的研究結果?對於那些患上AF及嚴重心衰竭患者,特別是EF較低的病人,CA能有效地減少死亡率或惡化的機會。事實上,導管手術是一項安全及有效的針對治療。有需要的病人應和心臟專科醫生商討接受適當療法。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護心護身非難事,醫生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