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腎結石病人延醫之禍

泌尿系統的結石是常見疾病,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及尿道結石。
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可能引起腰痛,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此症狀。由於結石引起尿路阻塞或刺激,故可導致腰痛,還可能伴隨血尿、尿頻、尿急等症狀。若排出結石,疼痛便可能減輕或消失。然而,有些患者因為無腰痛等症狀,所以導致延醫之虞。
一位60歲女性患者,因作嘔、反胃、精神不振持續一星期而求診,經檢查後發現腎結石導致腎功能下降,原因是左腎功能衰退嚴重,右腎仍有功能。腎功能檢查顯示肌酸酐水平高達280mg/dl多(正常值為100mg/dl以下),平面電腦掃描(Non contrast CT urogram)檢查發現輸尿管完全被石塊阻塞,另外腎臟有結石及積水,於是為其盡快在輸尿管暫時放進內置JJ支架,從而減輕阻塞問題和令腎功能改善過來。
電腦掃描找結石位置
即使沒有腰痛或其他典型症狀,如醫生有所懷疑,亦會靠診斷去了解症狀是否與結石有關,主要檢查方法為電腦掃描。結石含有鈣質,電腦平面掃描顯示白色位置便為結石,另外骨骼也含有鈣質,故同樣呈白色;其他器官則呈灰色或黑色。如注射顯影劑,則可更詳細地觀察腎盂和腎盞有否異常,分析是良性或惡性腎腫瘤等。標準做法是注射顯影劑進行電腦掃描,但若患者腎功能較差,例如腎功能指標超過150mg/dl,注射顯影劑可能加重腎功能損害,此時建議進行平面掃描比較安全。
另外,若患者有突發性腰劇痛,情况疑似腎結石引起,進行電腦平面掃描可在30至60分鐘內獲得診斷,這是最快而非常準確的診斷方法,可以找出少於1毫米(約半粒米體積)結石。此外,若懷疑有結石以外疾病,或想了解肝、膽、胰等內臟問題,注射顯影劑後再作檢查,便可獲得更多診斷訊息。

順帶一提,人有兩個腎臟,有患者多年只有單邊腎臟出現結石,腎石復發也在同一個腎;另一個腎完全沒有結石,彷彿「受免疫」一樣,目前尚無明確原因。有猜測認為,可能是一邊腎臟有細菌感染,形成結石,但這一假設難以證實。細菌可通過改變尿液的酸鹼值(pH)而形成結石,因此細菌與結石之間存在一定關係。而泌尿結石是「有菌」,也會引起尿道炎和發炎發燒。
體外碎石與藥物治療
若患者確診泌尿結石,可根據結石的大小和位置治療。成人輸尿管直經約為4毫米,結石小於4毫米,而且輸尿管無阻塞,可等待其自然排出;若結石大於4毫米、伴有腎盂積水、疼痛劇烈等併發症或無法自然排出時,可進行體外衝擊波碎石術(ESWL),同時加用輸尿管擴張藥(MET)促進結石排出。需要注意的是,排石過程可能伴隨疼痛,一般來說,快則兩三天,慢則兩三星期;手術體外衝擊波碎石術(ESWL)是主動(Active)的,排石(Passage of stone)是一個被動(Passive)的過程。
香港私家醫生通常在監察麻醉(MAC)45下進行ESWL碎石,成功率可達90%,手術過程中醫生實時(Real time)觀察結石被擊碎情況,手術時間一般為45分鐘至1小時,同時有麻醉專科醫生、泌尿科醫生、護士、放射科同事整個團隊合作,以確保高質治療效果和安全。
麻醉與否對碎石成功率有很大影響。麻醉可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避免因疼痛而產生自然反應,從而保持呼吸穩定,避免腎臟不規則上下移動,影響碎石準確效果。若不進行麻醉,患者可能因疼痛而呼吸急促,影響手術進程。手術後如想順利排石,患者應多喝水,服用排石藥物,並進行適當運動如跑步和跳繩等。至於服用抗凝血藥和降糖藥的患者,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暫停用藥。
對於結石較大或情況複雜的患者,可通過輸尿管內窺鏡激光碎石(URSL)及取出結石,詳情要和醫生深入研究。
若患者確診時出現高燒或併發症,宜先使用內置JJ支架或內窺鏡進行激光(URSL)碎石,以促進輸尿管排出結石。結石大於2厘米且位於腎臟,可採用經皮腎碎石取石術(PCNL),通過超聲波和X光引導,經背部穿刺進入腎臟進行碎石和取出結石,手術時間約為2至3小時,無需開刀。
要注意的是,若輸尿管內結石停留時間過長,可能形成瘢痕(Scar),圜形瘢痕收縮後可能使輸尿管狹窄(Ureteric stricture),這時可能需要通過多種不同手術(Ureteroplasty, ureteric reimplantation)或輸尿管支架(Ureteric stent)來擴大狹窄部位,故此如發現結石,應與醫生商討是否需要治療或等待自然排出。

撰文:傅錦峯醫生_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召集人
[信健康] 泌尿結石的診斷與治療,專業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