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恐懼症

麥棨諾醫生 | 2025-03-24

上星期,婕明如常地於擠迫的街市張羅晚餐,突然出現驚慌、流汗、氣促、心跳加速、窒息感、胸口翳悶、手震等感覺,徵狀維持了數分鐘,她最初懷疑自己心臟病發,但數分鐘後,慢慢平靜下來,再過多幾分鐘,徵狀完全消失了。類似情況發生了十數次,有時候她實在忍受不了,又怕徵狀再莫名地出現,在迫不得已下,立即離開街市,跑回家中。這種重複出現的徵狀,嚴重地影響她的生活,有時因此而無法為家人準備伙食。隨着她的病情愈演愈烈,她漸漸恐懼外出,深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獨自離家到很遠的地方,或是去公眾地方,懼怕不知何時出現上述不適。

她遍訪不同專科,心臟科、腸胃科、神經科等,都找不到原因。在一次家族聚餐中,她遇上與其有相似經歷的遠房親戚,經轉介下來到我的診所。最後診斷患上廣場恐懼症,並且出現共病──恐慌症。

廣場恐懼症患者會出現突發性恐懼,發病高峰期集中於20至35歲之間,患者出現突發性恐懼,繼而出現一連串身體不適,由於感覺不真實,對身處環境感到極不安、又害怕失去控制,會連累他人,故以逃避行為解決。患者會迴避不能隨時離開的地方,如巴士、升降機;或是人多擠迫地方,如街市、廣場等等,如同「被囚」,只能非常有限度地活動,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除了為婕明處方藥物,亦引導她說出導致焦慮情景,列出嚴重的層次,然後把引起焦慮的刺激,由弱到強地一步一步增加,透過不同方法,放鬆焦慮情緒。婕明慢慢適應情景後,漸漸達至共存。她在接受治療大半年後,情況已大為改善,也重回正常生活軌道。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淺談廣場恐懼症案例,健康資訊可分享!【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