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教育|專家分享4個學童情緒警號 5招提升學生自我價值

2025-03-07

香港學童輕生悲劇接二連三發生,反映關注學童情緒健康刻不容緩。「匡喬心迎情緒健康中心及匡喬心迎兒童發展評估中心」(簡稱匡喬心迎)早前舉辦了五場《全港免費校園好精神講座》,吸引來自約150所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參與。講座邀請了多位專業人士,包括精神科專科鄧萬豪醫生、黃穎勤醫生、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楊名殷博士、註冊職業治療師陳光傑先生,以及兩位「校長爸爸」梁紀昌及惲福龍,分享他們在學童情緒健康方面的專業見解,並希望藉著活動提升社會對學童情緒健康的關注,為校園注入更多正能量。

在講座過程中,來自中小學、特殊學校及社福機構的教育工作者均為著「學童情緒壓力現況」及「學童和教育人員的情緒健康認知及相關支援」填寫電子問卷。活動最終共收到81份回應。調查結果顯示,97.5%教育工作者認為學童的情緒和壓力問題日趨嚴重,91%認同學童的精神健康需要更多支援,並且有97%人同意學童需要更多的精神健康的認識和資訊。

校園好精神講座重點|留意學童4方面 察覺情緒需求

精神科專科黃穎勤醫生指出,學童的壓力往往不會直接表達出來,因此教育工作者應注意四個主要方面,以便及時了解他們的情緒需求,並提供適當的協助。

1. 可觀察學生的情緒表現,例如他們在說話時是否眼泛淚光;
2. 多留意了解其大部分想法是否都傾向於負面;
3. 留意學童有否出現突如其來的行為變化,如不願上學或出現對抗行為 (例如故意不服從指示、故意觸怒別人、推卸責任、記仇或過分的報復行為);
4. 關注學童有否出現可能由壓力引起的身體不適症狀,常見的包括飲食失調和失眠

精神科專科黃穎勤醫生指出,學童的壓力往往不會直接表達出來,因此教育工作者應注意四個主要方面,以便及時了解他們的情緒需求,並提供適當的協助。

校園好精神講座重點|學童壓力過大 或出現以下行為

鄧萬豪醫生在講座中指出,適度的壓力能為學童帶來推動力,但許多學童卻面臨壓力過大的情況 ,這可能導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問題。他提到,受到壓力困擾的學童常常會出現害怕上學、考試或受到責備的情況,若情況持續不改善,甚至可能引發失眠、缺乏動力、易怒等抑鬱症狀。因此,家長和教師需加強關注,及時察覺學童的壓力,以提供合適的支援。

他還分享了一些幫助學童紓解壓力的方法,如讓孩子適時休息,並避免使用批判性語言與他們溝 通,這些方法均有助於打開學童的心扉,逐步改善其情緒壓力。

精神科專科鄧萬豪醫生在講座中講解如何察覺學生的壓力與需求。

校園好精神講座重點|臨床心理學家:同理心是溝通基礎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楊名殷博士指出,同理心能夠打開學童心扉,與受情緒壓力困擾的學童建立良好溝通橋樑。她指出,切勿使用批判性的言語,例如是:「那又怎麼樣?不可以不回學校吧?」、「別理那些人,你會認識新朋友的」。

正確的溝通方式應該是適當表達同理心並重視對方的感受。可以從簡單描述對方的情緒開始,例如「我知道你不開心,可能也沒有心情去玩」,然後再試著拓展話題,「能和我分享一下嗎?我願意和你一起想辦法解決」。在溝通過程中,還需專心一致,暫時放下其他事務,耐心聆聽並回應對方。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楊名殷博士指出,打開因情緒壓力而困擾的學童心扉並不容易,而建立良好溝通橋樑的關鍵在於「同理心」。

校園好精神講座重點|壓力成因多樣 需學習情緒管理

註冊職業治療師陳光傑指出,學童面臨的壓力來源繁多且複雜,可能來自學業壓力、社交困難或特殊學習需求等。如果這些壓力未能及早識別,可能導致情緒問題的加劇。因此,及早讓學童了解和認識如何管理自己的壓力和情緒,進行情緒管理教育至關重要。

註冊職業治療師陳光傑指出,學童面臨的壓力來源繁多且複雜,可能來自學業壓力、社交困難或特殊學習需求等。如果這些壓力未能及早識別,可能導致情緒問題的加劇。 

校園好精神講座重點|五大教學方向建立正向價值

鮮魚行學校退休校長、「校長爸爸」梁紀昌亦分享了提升學生自我價值的關鍵,並提出五大方向來協助學童建立正向價值觀。

第一,維繫良好師生關係,讓小朋友感受到被認同和重視;第二,提供 適當的安全感,例如在小朋友犯錯時以關懷的方式告知他們錯誤,並給予改正的機會;第三,營造親切的校園環境,如舉辦生日會和鼓勵交齊功課,為整個校園帶來正面氣氛;第四,提供認可感,例如選出「小老師」協助同學,促進正向學習;最後,公平對待每位學生,培養其正義感,增強道德觀和同理心。

「校長爸爸」鮮魚行學校退休校長梁紀昌在場分享了提升學生自我價值的五大關鍵方向。

校園好精神講座重點|體育活動助學童建立自信

惲福龍校長亦在講座中分享了他多年來的教育心得,當中提到他日常尤其注重數件事,其中一樣 就是與學童一同參加體育活動,如參與越野跑及遠足活動等。他認為,這些運動不僅能幫助學童建立自信,還能鍛鍊他們的意志力,讓他們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惲福龍校長在講座中分享了他多年來的教育心得。其中一樣就是與學生一同參加體育活動,如參
與越野跑及遠足活動等。他認為,運動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鍛鍊意志力,讓他們勇敢面對
生活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