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無記性?驚腦退化?半年逆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不少人踏入中年後,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腦力下降:走進房間卻忘記要做甚麼、剛放下的東西轉眼就找不到、說話時突然停頓想不起詞語……這些情況往往令人擔心大腦正在退化,甚至懷疑會否患上阿茲海默症。其實,腦功能減退並不等於失智,更不一定是阿茲海默症那麼嚴重。只要及早干預,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往往有機會逆轉。
MCI半年可改善 大腦退化並非無法扭轉
記憶力下降、反應變慢,確實可能是認知障礙的警號。不過,這並不代表大腦無法恢復。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分享,一個真人真事案例:一名65歲退休教師被診斷患上「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這是介於正常老化與失智之間的階段。許多人視之為「走向失智的第一步」,但經過六個月針對性的營養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她的狀態明顯改善——健忘情況減少,反應更敏捷,連家人也驚訝她「講話變得精靈又風趣」。以上案例讓大家知道,大腦退化並非無可挽回,及早介入便能改寫結果
配合飲食、睡眠及學習 大腦啟動自我修復
在上述案例中,劉醫師為患者度身訂製了一套治療計劃,結合飲食、營養及生活管理:
- 飲食調整:減少精緻澱粉,增加健康脂肪與綠色蔬菜
- 營養補充:包括Omega-3脂肪酸、維他命B雜、維他命D及抗氧化劑

- 睡眠與壓力管理:建立規律作息,透過放鬆練習舒緩壓力
- 大腦訓練:每天學習新知識,持續刺激腦神經連結
六個月後,這位教師的認知狀態大幅改善,證明大腦在正確支持下仍可「重塑」。
台灣醫生分享 6大方法延緩腦退化
劉醫師提醒,預防勝於治療,保持大腦健康應由日常開始。他總結六大方法,讓大家有效守護腦力:
1. 每天動腦讓思維保持靈活:閱讀、下棋、寫字或學習新技能。
2. 均衡飲食維持腦部活力:參考地中海飲食,少糖少油,多吃蔬果和深海魚。
3. 營養補充強化大腦功能:如維他命B群、維他命D3、Omega-3、葉酸及抗氧化物。
4. 優質睡眠清除腦部廢物:睡眠能幫助大腦排毒並鞏固記憶力。
5. 規律運動與社交保持腦齡年輕:身體活動與人際互動同樣重要。
6. 定期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時機:及早發現輕度認知障礙,介入愈早效果愈佳。

健康大腦不是天賦而是經營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並非必然走向失智。若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健忘、反應遲緩等徵兆,切勿掉以輕心,也不要簡單歸咎於「年紀大」。及早尋求專業評估,並配合飲食、營養及生活習慣的管理,才能真正守護大腦。
記憶力衰退不等於失智 專業診斷才能釐清原因
記憶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忘記事情,甚至情緒低落,並不一定代表已經出現「失智」。這些情況有時可能與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抑鬱症、藥物副作用、營養缺乏(如維他命B12)、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因素有關。若能針對根本原因加以改善,認知功能往往有機會恢復,並非必然走向失智。
另一方面,真正的「失智」是一組症狀的總稱,背後可能有多種成因,例如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額顳葉型失智或外傷後腦部損傷等。由於不同病因需要不同治療和照護方式,因此若懷疑有失智徵兆,必須透過專業醫生的詳細檢查與診斷,才能確定問題所在並及早制定合適的治療或介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