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遺傳病來襲 主動了解家族健康密碼

簡煒文醫生 | 2025-03-17

你曾否想過,家族中某位長輩的健康問題,可能悄悄影響你的未來健康?泌尿系統疾病如腎結石、前列腺癌或多囊腎病,看似與個人生活習慣有關,遺傳因素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為泌尿外科醫生,經常有患者問及:「我爸有這個病,我會不會也有?」的確遺傳有可能影響泌尿系統健康,與我們及家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值得一探究竟。

遺傳學並非遙不可及的科學術語,而是與泌尿系統健康密切聯繫。以腎結石來說,若家族中有人曾患腎結石,你的風險可能有所增加。然而,不良飲食習慣如愛吃高鹽、高蛋白食物或喝水不足,往往帶來更大影響,遺傳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因此對腎結石患者來說,改變生活方式比檢查基因來得更實際。

相比之下,泌尿系統的癌症則更常與家族史掛鈎。例如前列腺癌,若父親或兄弟患過,你的風險便會明顯提高。有些基因突變甚至可能跨越性別影響,例如與女性乳癌相關的BRCA基因突變,也可出現在男性前列腺癌中。腎癌亦然,部分病例與家族遺傳有關,若親戚中有人患過病,便應提早關注自身情況。多囊腎病則是遺傳性更明顯例子,若父母一方患病,子女有很大機會遺傳。它可導致腎臟長滿囊腫,甚至引發慢性腎衰竭、腦血管瘤等併發症。

泌尿系統癌症常與家族史掛鈎,例如前列腺癌,若父親或兄弟患過,你的風險便會明顯提高。

遺傳學阻止疾病惡化

知道遺傳與泌尿疾病的關係,我們能做什麼?答案是早期預防與個人化治療。以多囊腎病為例,若父母有病史,子女最好從年輕時開始監測腎功能,並檢查腦血管狀況,避免突發問題如血管瘤破裂。前列腺癌也是如此,一般建議男士到一定年齡才開始篩查,但有遺傳因素的話,提早幾年行動會更安全。即使不幸確診,及早發現可有更多治療選擇,後遺症也更少。其次,遺傳學還能幫助制定針對性治療,醫生可以用標靶藥,為晚期患者帶來新希望。

主流治療癌症的方法是,先採用傳統方式如手術或化療等,日後治療無效才改用標靶藥或其他治療。然而,隨着遺傳學的應用急速進展,趨勢是即使癌症僅為早期,仍會檢查癌症基因,及早為將來安排更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曾有一位六十多歲的前列腺癌患者確診後,最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二十多歲的女兒,他擔心遺傳癌症給她。女兒當然沒有前列腺,但某些基因突變可能增加她罹患乳癌風險。幸運的是,這位患者的癌症並非由BRCA基因遺傳引起,讓他鬆一口氣。另一位患者則因父親死於前列腺癌,從45歲起便每年檢查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指數。多年來指數雖在正常水平,但有上升趨勢。到了50歲時,確診為早期前列腺癌,由於發現及時,他接受治療後康復良好,避免父親的悲劇重現。

那麼,何時該考慮進行遺傳檢測呢?若家族中有人患有前列腺癌或腎癌,提早篩查是明智選擇;若沒有家族史,則可以根據症狀再決定。多囊腎病則不同,若父母有病史,應該從年輕時開始關注。然而,知道自己可能有遺傳風險,好像背負着隱形威脅似的。為此我常常告訴患者,這不是詛咒,而是祝福。早知道就能早行動,關鍵在於轉換心態,把知識變成掌控健康的工具,而不是恐懼來源。

從遺傳學可窺見健康密碼,提醒我們了解家族病史,就是了解自己未來的健康。

醫生眼中之家族線索

除了上文提過的前列腺癌、腎癌及多囊腎病等,隨着輔助生殖技術進步,先天不育的男性亦可獲得下一代,故此Y染色體微缺失導致男性不育的遺傳問題亦有增加。對此,我經常問患者:「你家人有否類似問題?」這不是閒聊,而是診斷的第一步。家族史就像一張健康地圖,幫助我們找到隱藏的風險。

遺傳學讓我們窺見健康密碼,無論腎結石的潛在風險、前列腺癌的家族警訊,還是多囊腎病的遺傳印記,都在提醒我們:了解家族史,就是了解自己。早期檢測能讓我們防患於未然,個人化治療則帶來新希望。

未來,隨着基因技術進步,我們或許能更精準地守護健康。所以,下次聽到長輩提起健康問題時,不妨多問一句:「這會不會跟遺傳有關呢?」

撰文:簡煒文醫生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遺傳學能窺見健康密碼,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