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治療新一頁

去年9月,美國FDA首次批准使用生物製劑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的病人,卻只局限於患有二型炎症反應的病人類別。
慢阻肺屬於常見呼吸道疾病,大部分患者因吸煙或空氣污染導致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病徵包括咳嗽、痰多和氣喘,治療包括戒煙和使用一至兩種吸入式長效氣管擴張劑;部分病人會出現病發,以致氣喘增加和呼吸困難,而需要看醫生或入醫院治療,留醫時便要用上抗生素和口服或注射類固醇。
二型炎症反應通常出現在過敏體質人身上,有部分慢阻肺病人同樣出現二型炎症反應,他們可能還有鼻敏感或經常出現皮膚敏感,又或者有哮喘重疊情況,臨床定義為血液中的嗜酸性白血球水平超於300/微升。除了兩種長效氣管擴張劑外,醫生需要處方吸入式類固醇治療,幸好現時有三合為一吸入劑方便病人使用。
外國估計有四成慢阻肺病患者屬二型炎症反應,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顯示220名慢阻肺病患者中,有28.4%血液中的嗜酸性白血球水平超於300/微升,符合二型炎症定義。出現二型炎症反應的慢阻肺病人病情相對不穩定,求診次數和入醫院留醫次數比其餘慢阻肺病人多;就算用到三合一吸入劑,亦經常病發,重複治療病發就同時承受藥物(注射或口服類固醇)帶來的副作用。
生物製劑抑制發炎反應,綜合兩個臨床三期於慢阻肺二型炎症患者的試驗數據,顯示每兩周注射一次藥物或安慰劑,治療52周,生物製劑對比安慰劑能減少中度或嚴重病發31%,治療4個星期後,開始見到生物製劑效用優於安慰劑,並且在肺功能、生活質素、咳嗽、痰量或氣喘病徵指標都有改善;而且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白血球水平愈高,生物製劑就更有效減少病發。
經常病發的慢阻肺病人,需要開始留意自己的嗜酸性白血球(Eosinophils)水平了。
作者為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治療慢阻肺病新希望,專科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