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修煉助平衡 壯旺陽氣治失眠 配合兩大功法 補添生命虧損

袁康就博士 | 2025-08-15

打坐可選取的功法有很多,選什麼視乎自己需要而定。一般來說,一個「有為功」連着一個「無為功」,是每次練習的最好配搭。有為功較常用的「行氣玉佩銘」,是一個壯旺陽氣、培育「真炁」的好功法,真炁可以補添生命虧損,且對治療失眠也有幫助。

無為功是最困難的功法,難就難在什麼也不要做,也不能做。我們肢體縱使不活動,大腦總是不停展示長期及短期記憶,稱之為「雜念」。一般初學者都停留在處理雜念的困境中,不知所措,很多朋友就在這個階段放棄練習,甚是可惜。

有建議是:「存想某種東西吧,譬如想着一朵玫瑰花。」這不是一個好方法,因為一念止萬念,最後還有一念。這做法本來屬於內丹修煉的「識神存思法」,假若用它來進入無為功的入定狀態,就不太適當了。

在處理雜念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對雜念的看法。我們不應該把雜念看成練功的困境;相反,要採取一個欣賞的態度,還要感恩雜念的出現,最後,便能借助雜念來入定。

借雜念進入定境界

無為功的終極境界是「入定」,入定的景象是「恍惚」;請注意,是恍惚而不是清空,我們不是追求一個一無所有的「清空」境界,而是一種似有還無的「恍惚」狀態。既然是似有還無,那就是說,哪裏有「有」的存在,只不過這個「有」是模糊的,我們不能辨別前面的景象是什麼,解讀不了、講不清楚,那就是恍惚。所以,恍惚之前必須「有」,而且是雜念,我們借雜念的出現來達到恍惚的效果;沒有雜念,便沒法做到似有還無。

處理雜念的方法,最好是不理會它,只要不跟它發生關係,它很快便消失;再有另一雜念出現,感覺上似有東西閃過就好,不理它,它又很快離去。如是者,我們只感覺它們曾經出現過,由於沒有理會、解讀它,這些曾經存在的東西感覺模模糊糊,那就成功到了「恍惚」。

有為功方面,「行氣玉佩銘」做法是:吸氣脹肚,在脹着肚的狀態閉息提肛,心數1、2、3,放鬆呼氣。建議每次打坐做10次,然後用無為功繼續,再坐40分鐘。

進行有為功「行氣玉佩銘」後繼續用無為功,能調整陽氣,實現平衡作用,失眠者安眠,氣虛者增強陽氣。(網上圖片)

練了行氣玉佩銘的學生A說:「最近身體疲累,練了之後,精神好了很多,有充足體力處理整天繁忙的工作;睡眠時間雖然少,但也能夠保持精力充沛。」學生B說:「最近失眠,練習行氣玉佩銘之後,失眠明顯改善,可以一覺瞓到大天光,晨起精神充沛!」學生C表示:「有一次感冒初起,晨早開始流鼻水,頭重重,返工之前做行氣玉佩銘,之後感冒一直沒有發作。這應該是壯旺陽氣的結果。」

學生D卻表示疑問:「行氣玉佩銘能增加陽氣,精神壯旺了,不是更難入睡?」既幫助失眠又壯旺陽氣,似乎很矛盾,大腦的運作確實神妙莫測!當中必須注意兩點:第一,我們可以從針灸理論找到答案;第二,做行氣玉佩銘之後,繼之以無為功,就是關鍵。

自動處理體內問題

針灸能夠治病,大家都知道,其原理是「平衡作用」,「平衡」是宇宙法則,是道。具體地說,身體有問題的地方,針灸通過經絡和穴位實現這個平衡功能;扎針之後,除非有特別要求的針灸操作,一般「得氣感」達到,「氣」就會通過刺激穴位,借助經絡進入病灶處理問題。不論寒熱虛實,這個得氣感就會「自動波」幫患者平衡,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這情況相當於打坐的無為功,氣到病所,自動處理體內問題,針灸得氣感的作用與打坐無為功是相同的。

在行氣玉佩銘之後,繼續用無為功,無為功會依據行氣玉佩銘的引導作出陽氣調整,實現平衡作用,失眠者安眠,氣虛者壯陽。

內丹氣功能為身體健康帶來好處已經毋庸置疑,有關科研實在太多,不必贅述,任何形式的打坐對身體都有或多或少的裨益。打坐修煉不費一分一毫,卻可能改變體內千億個細胞。更重要的是,這種改變可能是現今醫療科技還未能做到的特殊改變。只要跟隨明師,下定決心,養成打坐習慣,身體必然好起來!

現藏於天津歷史博物館的行氣玉佩銘出土玉石,上面的文字雕刻,學者認為是最早的內氣煉養方法。(網上圖片)

撰文 : 袁康就博士_註冊中醫(針灸)

[信健康] 治療失眠非難事,醫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