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病人安全文化(六) 在職專業培訓 持續與時並進

天峯醫生 | 2025-07-16

要推動病人安全文化培育,尤其好像醫管局一樣的龐大醫療體系,挑戰是可以預期的;深入了解這些挑戰,一方面期望能夠幫助排難解鎖,另一方面亦希望拉近不同持份者的期望落差。

上文提及,醫療培訓具有其複雜性,不同職系、專科,還有亞專科等,既闊且深。雖然專業醫護人員在入職前已具備專業資格,校園提供的往往只是基礎知識,縱然有臨床實習,畢竟醫療服務講求由臨床經驗強化專業知識和技巧,專業醫護人員在職培訓,始終是維繫醫療水平不可或缺的一塊。因此,醫管局在提供香港整體專業醫療培訓中,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

眾所周知,在醫學院畢業的醫生,須在公營醫院完成一年實習,才能正式成為註冊醫生。而成為註冊醫生之後,絕大部分人會隨即選擇希望進修的專科,展開基本專科培訓。

在整個專科培訓中,醫生除了不斷讀書研習,還需要提供累積經驗數據,更要與時並進,及時更新重要資訊,才能避免出錯。(網上圖片)

不同專科的培訓時間可能有所不同,其模式大致相若;醫生需要通過中期專業考核,才能由基本培訓進入高級培訓,最後要通過考試,並完成個別專科特定要求,由學院確認後,才能正式成為專科醫生。在整個專科培訓中,醫生除了不斷讀書研習,還需要提供累積經驗數據,例如參與手術次數、診症個案報告等;而由實習乃至整個專科培訓所需的臨床經驗,大部分都在醫管局內獲得。

臨床體驗式學習

護士、專職醫療、藥劑師等同樣需要持續的專業醫療培訓。醫管局內有兩個專門作專業進修的學院,分別是護理深造學院和專職醫療深造學院,都是醫院管理局學院成員,通過創立不同課程,配合不同臨床需要,由初階到高階,有系統地提供護士和各專職醫療、包括藥劑在內的不同階段專業在職培訓。

除此之外,參與臨床工作的支援人員,在入職前雖然亦具備一定資格,他們的在職培訓同樣重要。一來為培養他們在臨床工作中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二來為他們將來有機會晉升作準備。雖然支援人員所需的培訓不及專業人員般複雜,由於他們人數多、工種多,培訓所需的投入其實也不少。

要維持如此龐大的培訓體系,本身就是個不小的挑戰,加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要確保6萬名人員能及時追貼所需的最新技術知識,更是談何容易。在大學也好,護士學校也好,學習編程相當緊張,好歹也有幾年時間學習;醫院內的培訓,不單要邊做邊學,更要與時並進,既要熟習本身流程,又要及時更新重要資訊,才能避免出錯。

尤其在某些事故發生之後,要在短時間內,確保全部有機會處理類似問題的同事接受相關培訓,當中涉及製作、發布課程、評核學員、確保覆蓋足夠等程序,並且要快速及到位,可謂不無壓力。

在職專業培訓其中一個重要特點是臨床體驗式學習。縱使在職專業培訓也有不少課堂學習,但正如前文所說,臨床經驗是提升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支持。隨着時代進步,臨床體驗除了在真實場景,更安全而又不減實用價值的自然是模擬訓練。

模擬訓練成本高

模擬訓練可大概分為兩種:技巧培訓和團隊培訓。前者有各類模擬器材,簡單如以豬皮練習手術縫針,複雜如用內窺鏡手術模擬器,讓醫生好像玩遊戲機般在電腦面前練習內窺鏡手術;團隊培訓則多在模擬訓練中心進行,有特定的模擬環境,例如病房、急症室、手術室等,以公仔代替真人,在一些仿維生指數儀器協助下,達至不同的模擬臨床場景,供學員同事以團隊形式實踐學習。

在職專業培訓的其中一個重要特點為臨床體驗式學習,是提升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支持。(網上圖片)

模擬訓練最大好處當然是無論學員表現如何,也不會危及真正病人,而且比起傳統授課更具趣味和實用性。如果能夠待同事有一定技巧水平和熟習程序後,才真正到臨床實踐,絕對有效提升病人安全。不過,傳統模擬訓練成本比較高,培訓效率、及時性和數目都相對受限制。

專業培訓的另一個重要挑戰是教員不足。臨床工作人手本已有限,有經驗的臨床專業人員自然矜貴,懂得教學的更是少之又少。無論任何一種教學模式,製作一個完整課程都需要人力物力,教授時需要專業經驗和教學能力兼備,培訓後還要確保學員同事達到標準,甚至能夠表現在臨床服務水平和安全的提升。純粹知識和技能已經不容易,還要談及正向文化培育,更似是遙不可及。

話雖如此,病人安全始終是必不可失,不可因難為而不為,反而更加要迎難而上。(待續)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續談醫院培訓思維,醫療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