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大時代 檢視未來醫療發展(二)
德勤(Deloitte)在其「2022年醫療照護產業展望」報告中指出,疫情會持續主宰醫療照護系統的焦點和資源。
在同一報告中,提及六項被視為塑造未來醫療發展的主要議題,前文介紹過:一、醫療平等;二、醫療科技急速發展。今期續談其他議題。
第三是環境、社會與管治(簡稱「ESG」)。ESG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到2005年才正式被使用。在聯合國發布的《責任投資原則》一文件中,成為企業邁向永續經營的三個指標或具體實踐原則,包括環境保護(涵蓋環境保護、綠化、溫室氣體排放、碳排放量、污染和廢物處理等議題)、社會責任(涵蓋員工、消費者、社區回饋及人權等四個範疇),以及公司管治(涵蓋機構管理架構、各層主管薪酬利益、內部審計制衡、合規管控、股東權益、企業道德、資訊透明等方面)。
不過,德勤的報告卻表示,只有少數醫院或醫療機構會特別留意環境保護等和自身的關係。其實醫療保健的持份者,理應更明白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對醫療的衝擊,包括增加敏感、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某些癌症的發病率。此外,水源衞生、糧食短缺、空氣質素、氣溫上升等現象都帶來額外的感染、營養不良,甚或災難意外等問題,無一不令本來已沉重的醫療負擔更加百上加斤。
可能有讀者認為,這不過是要求醫療服務板塊持份者也要無忘企業社會責任而已。既然醫療服務本身已經是為社會服務,似乎也不必再多做些什麼,這可能就是為何少數醫院或醫療機構特別留意ESG和自身關係的原因。
然而,醫院運作本身就耗費大量能源。ESG對醫療發展的影響,除了需要醫療服務更多注意減少碳排放和對抗氣候變化外,還要增強基礎設施、供應鏈和工作團隊的韌性和應變能力,以抵禦未來不同的環境變化和自然災害,也包括採取措施應對不斷增加的呼吸系統、心血管和其他氣候變遷引起的健康問題患者數量。更重要的是,ESG強調數據和指標來評估實踐的程度,這使醫療發展在這方面要有更具體執行的方向。
線上虛擬醫護發展
第四是數字轉型。新冠大流行無疑迫使醫療服務提供者重新考慮不同策略,在被迫減少面對面接觸的情況下,加速了線上或虛擬醫護的發展。德勤報告指出,數字轉型對於醫療保健的未來至關重要,尤其如果我們需要努力將病者置於服務的中心,再加上要將住院服務與社區和家庭護理相結合,醫療服務於雲端技術的投資和採用正在增加。
事實上,在疫情之前,數字化已是不爭的世界走勢。數字化醫療步伐相對較慢,相信是受阻於醫療對安全性、私隱保障、倫理規範等有特別高要求的考量。然而,疫情廣泛地限制了患者到醫院求診的空間和意欲,以往的一些「不可能」突然變成「唯一可行」,其中遠程醫療(尤其為輕症新冠患者的遠程門診)變成醫管局在疫情中,其中一項最受讚賞的服務。疫情之後,遠程醫療並不算持續爆炸性地發展,但至少已成為一個重要方案,尤其對特定群組,例如住在偏遠地區患者,也的確帶來不少方便,亦相信在日後社區醫療發展和慢性疾病普及下會更能發揮作用。
此外,大數據應用必然影響未來醫療服務的發展。隨着AI廣泛應用,許多醫療資訊在網上可算唾手可得。由以往資訊缺乏變成資訊泛濫。以往醫護之間的訊息不平衡好像已被打破,在某個觀點上可能是個進步。
AI很取決於其資訊源,也很視乎應用者的提出問題方法。然而網上開放資訊缺乏完整性和真確性的保證,真的假的也摻雜其中。加上廣眾未必完全掌握不同定義、不同標準,這樣反而可能增加醫護爭拗和誤解的機會。而且AI可能不時出現不正確,甚至不存在的答案,如果直接應用的風險很大。更甚是由於AI需要時間學習,其實未必追得上一日千里的醫療轉變,昨天認為正確的觀點,可能今天已被推翻。許多人未必知道目前AI的輸出,其及時性其實相當有限。
話雖如此,至少依目前看來,醫療服務很難抹殺大數據和AI的應用,後者定必主宰將來醫療服務新模式,只是看誰能率先安全有效地利用AI推動醫療進步和實踐在醫療應用上。下文再續。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續談未來醫療發展,醫療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