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心臟起搏器 擺脫有線風險

陳杰醫生 | 2025-08-05

傳統有線心臟起搏器是常見治療心跳過慢的選擇。這種治療方式雖然技術成熟、效果穩定,但導線本身卻潛藏不少風險。由於導線需穿越血管及心瓣膜進入心臟,患者可能出現血栓、感染、氣胸或心瓣膜損傷等併發症。而導線亦有機會因長期使用而磨損或斷裂,屆時需進行高風險手術更換整個起搏器。

無導線起搏器正正解決了上述問題。起搏器只有膠囊大小,經由股靜脈導入心臟後直接固定於右心室肌壁,整個植入過程只須約半小時,術後復原快速。

傳統的有線心臟起搏器(圖)潛藏不少風險,可能導致血栓、感染、氣胸等併發症。(網上圖片)

由於不涉及穿刺鎖骨下動脈血管及植入導線,感染、血栓及電極移位風險大大減低,特別適合靜脈閉塞、曾有起搏器或心內膜感染病史、或長期洗腎、化療等患者。此外,對於高齡、行動不便者或永久性心房顫動患者,也是更合適的選擇。

不過,早期的無導線起搏器僅能支援右心室單腔起搏,未能與心室同步,部分患者因此可能出現頭暈、乏力、低血壓等「起搏器綜合症」。幸而,新一代技術已大幅改善這問題,現時的「雙腔無導線起搏器」可植入於右心房與右心室,各放一枚,透過新技術即時無線通訊,讓心房與心室同步起搏,令心臟回復正常跳動。另外,最新型號更具備可拆卸與更換功能,當電池耗盡,毋須在心臟內加多一顆起搏器,大大減輕患者長遠負擔。

隨着科技進步,無導線起搏器將朝向更智能、微型的方向發展。有研究正探討結合無導線起搏器與全皮下心臟除顫器,為有心律失常與猝死風險的患者提供更全面保護。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智能無線心臟起搏器,專科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