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萬步

青斯 | 2025-03-03

衞生署近年積極推廣日行萬步計劃,去年更舉行步行挑戰,又在衞生防護中心網頁撰文列舉日行萬步益處。作為醫生,我對這指標不感陌生,以前曾擁有計步器,但覺得我應達標,所以未加注意,計步器也不知所蹤。近日因前期糖尿要多運動,終下載手機程式計步。

我並非愛好運動者,太極拳、走樓梯和攝影算是我的運動。原以為風景攝影有相當運動量,那天到塱原拍殘荷夕照,因未達深處來回只得5000步。在雲南的古鎮漫遊或梯田走動,平均每天也只得8000步。我住港島西半山,從家裏走上舊石板路,經龍虎山中藥種植場往山頂盧吉道走個圈再原路返家,約100分鐘,這7.5公里的上落坡路程才11000步;若是平路10000步,一定要用90分鐘。

霧裏的雲南元陽蘑菇屋。住在這裏日行萬步應是常態。(作者圖片)

問一位年齡相若運動型兼跑馬拉松的女士,她說萬步絕對沒問題,她家距離我家三公里,有時她會走路過來,萬步對她當然沒問題。問另一位曾是羽毛球健將的醫學前輩時,他每日早晚遛狗日行也達萬步。和較年輕同事談時,他們都未去注視這問題。有人勸我說當初世衞定這指標時,其實沒充足科學數據,不用太緊張!

增加運動量

我也有理由緊張,一是隨年長出現的肌肉流失,要多做運動來增加肌肉;二是前期糖尿,多運動能減胰島素阻抗性。2023年美國醫學會網絡開放期刊刊登的文章說,每星期有幾天超過8000步,已可減低10年死亡率。8000步較易達標,例如泊車泊遠一些就要多走幾步,午餐後找機會散步,既減血糖升幅又增加運動量;晚上授課前亦可抽半小時去散步,又能增3000步;若然是站着授課或監考時就趁機多走動。家住十樓,現已回復行樓梯習慣,又增幾百步。星期六日多乘坐公交,從家徒步到港鐵站的15分鐘路程又有1000多步!計劃很完美,不過要恒心及注意能否全天候實施。

其實日行萬步的答案早寫在牆上。若天天乘公交往返大學,單是從家往堅尼地城港鐵站,及從港鐵站往返大學辦公室的路程就已有三公里,再加站內和轉兩次車的路程,6000步實是輕而易舉,餘下就靠日常的活動。我的選擇就是怎去運用時間,用兩小時做運動還是做其他更有價值的事。這段時間內增加運動量應是最重要的!

最近學會北歐健步行,將雪地走路動作引入平時走路上,上身的肌肉透過健步杖協助兩條腿走路以增加運動量。這樣就算未達萬步已可有等同效果。這說明凡事都要知道真實原因,不能只追求數字。日行萬步的主旨就是要增加運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