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失調怎麼辦?如何催經?月經失調症狀、原因、治療、預防方法一文看清

2025-10-17

許多女性都經歷過月經失調,例如明明沒懷孕,月經卻遲遲不來;經血量時多時少,甚至有豬肝般的血塊等。別以為「姨媽」亂來只是小事,月經失調原因可能是壓力、飲食失衡所引致,但也有可能是患上子宮肌瘤、子宮瘜肉的表現。到底月經失調症狀有哪些?原因又是什麼?月經失調怎麼辦?中西醫如何診斷和治療月經失調?有何催經方法?下文為你逐一詳細解答。

正常月經定義月經失調症狀月經失調原因月經失調診斷方法
月經失調怎麼辦?預防月經失調催經常見問題(FAQ)

正常月經定義

要判斷月經是否失調,首先要了解何謂正常月經。每個女性的生理周期獨一無二,但醫學上仍有一個普遍接納的參考範圍。只要你的月經周期符合以下幾個標準,即使每月並非固定在同一天來經,也大多屬於正常情況:

正常月經定義丨1. 周期長度

周期長度的計算方法是由一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直至下一次月經來潮的前一天,正常的周期長度大約介乎21至35天。

正常月經定義丨2. 周期規律

每次周期長度相差不超過7天,例如上一個周期是28天,下一個是33天,仍在正常變動範圍內。

正常月經定義丨3. 行經日數

行經日數即月經出血持續的時間,正常範圍是3至7天。

正常月經定義丨4. 經血量

經血量方面,雖然難以精確量度,一般整個月經周期的總血量約為30至80毫升。一個簡單的參考標準是,在經血量最多的日子,大約每2至3小時需要更換一次衞生巾,且沒有大量或過大的血塊(例如大於一元硬幣),便可視為正常。

月經失調症狀

月經失調只是一個統稱,當中涵蓋了多種不正常的月經狀況。如果你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狀況,都可視為月經失調症狀:

月經失調症狀丨1. 周期異常

月經失調最直接的警號是周期異常,例如月經周期無故延長超過35天,甚至幾個月才來一次;反之,若周期縮短至不足21天,一個月內可能來經兩次。最嚴重的情況是閉經,即連續三個周期或六個月以上沒有來經。

月經失調症狀丨2. 經血量異常

經血的份量和持續時間也是重要的觀察指標,例如需要每1至2小時就更換衞生巾,或出現大於一元硬幣的血塊,也屬於經血量異常地多。相反,如果經血量明顯減少,可能呈點滴狀,或在2天內就乾淨,則為經血過少。

月經失調症狀丨3. 經期長度異常

正常的月經期通常持續3至7天,如果出血時間少於3天或持續超過7天,也屬於異常情況。

月經失調症狀丨4. 非經期出血

非經期出血即在兩次月經之間出現任何點滴或少量的出血現象,同樣也是月經失調症狀之一。

月經失調原因

月經由腦下垂體、下丘腦及卵巢分泌的荷爾蒙調控,任何影響這些內分泌的因素都可能導致月經失調。以下是7大常見的月經失調原因:

月經失調原因丨1. 生活與心理因素

對於生活節奏急促的都市女性而言,生活與心理因素是引致月經失調最普遍的原因。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例如應付公開試、加班工作或家庭問題,會影響大腦對荷爾蒙的調控。而經常捱夜、輪班工作等不穩定的作息會打亂生理時鐘。此外,劇烈且長時間的體能訓練,尤其在體脂過低的情況下,亦可能抑制排卵,導致月經紊亂甚至停止。

月經失調原因丨2. 飲食及體重問題

為了追求纖瘦身形而過度節食,會令身體無法攝取足夠營養和脂肪,大腦會判斷身體狀況不適合懷孕,從而停止排卵,引致月經遲來或閉經。此外,任何短時間內的體重急劇變化,不論是暴瘦還是暴肥,以及因肥胖導致體內脂肪細胞產生過多雌激素,都會引起荷爾蒙波動,干擾正常的排卵周期。

月經失調原因丨3. 婦科結構性疾病

某些子宮或卵巢的結構性問題會直接影響月經表現,包括子宮肌瘤、子宮瘜肉、子宮內膜異位等結構性疾病會導致經血過多、經期延長或子宮異常出血等症狀。

月經失調原因丨4. 荷爾蒙失調相關疾病

由荷爾蒙失調引發的相關疾病亦是月經失調原因之一,例如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體內雄激素偏高,會導致排卵稀疏或不排卵。此外,甲狀腺功能異常,無論是功能亢進(甲亢)或減退(甲減),都會影響新陳代謝與性荷爾蒙的平衡。而腦下垂體分泌過多泌乳素同樣會抑制排卵,造成月經稀少或閉經。

月經失調原因丨5. 藥物影響

某些藥物可能干擾正常的月經周期,常見例子包括部分精神科藥物(特別是會提升泌乳素水平的抗精神病藥)、抗抑鬱藥、少數抗生素、長期或高劑量使用的類固醇、化療藥物,以及部分影響荷爾蒙代謝的藥物(如抗癲癇藥、抗凝血劑)。若在開始新的藥物治療後,發現月經規律或經血量出現明顯改變,應主動向處方醫生查詢。

月經失調原因丨6. 年齡相關的生理轉變

青春期的少女在初經來潮後的首1至2年,由於內分泌系統尚未完全成熟,月經周期不規律是十分常見的現象。當女性在40歲中後期步入圍絕經期(更年期前),卵巢功能會開始衰退,荷爾蒙水平隨之波動,會出現月經周期縮短或延長、經血量不穩等情況,這都是正常的生理過渡。

月經失調原因丨7. 懷孕及產後

月經遲來最直接的可能性是懷孕。此外,產後及哺乳期間,體內荷爾蒙變化劇烈,月經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正常規律。

月經失調診斷方法

要診斷月經失調,中西醫各有不同方法。西醫生會透過詳細問診及進行一系列檢查,找出根本原因,而中醫除了望聞問切及辨證論治外,亦會參考西醫檢查結果以輔助辨證。

月經失調診斷方法丨西醫1. 詳細問診

醫生會仔細詢問你的月經史(初經年齡、周期、血量、經痛情況)、過去病史、用藥情況、生活習慣及是否有懷孕可能。

月經失調診斷方法丨西醫2. 基本身體檢查

基本身體檢查包括量度體重、血壓,及檢查是否有甲狀腺腫大、暗瘡、多毛等特徵,這些可提示甲狀腺、雄激素異常或其他全身狀態。

月經失調診斷方法丨西醫3. 驗孕

透過驗尿或抽血,最先排除懷孕的可能性。

月經失調診斷方法丨西醫4. 血液檢查

透過驗血檢測各項荷爾蒙水平(如雌激素、黃體酮、甲狀腺素、泌乳素等),以及檢查是否有貧血。

月經失調診斷方法丨西醫5. 盆腔超聲波檢查

盆腔超聲波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影像學檢查,用以評估子宮和卵巢的結構,可有效診斷子宮肌瘤、瘜肉、朱古力瘤及多囊卵巢等問題。

月經失調診斷方法丨西醫6. 子宮內膜活檢

如懷疑有子宮內膜增生或惡性病變的風險(尤其年長或持續不正常出血的女性),醫生或會建議抽取少量組織進行化驗。

月經失調診斷方法丨中醫1. 望聞問切

中醫以 望、聞、問、切(觀察面色、舌苔、聽聲、聞氣、詢問病史、切脈)為基礎,並詳細詢問月經表現(顏色、量、質、血塊、經期前後症狀)以及身體其他伴隨症狀(如腰痠、腹痛、怕冷或怕熱等)。

月經失調診斷方法丨中醫2. 辨證論治

中醫認為月經是「氣血」是否充盈、經絡是否通暢的直接反映,失調主因在於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衡。綜合所有資訊後,中醫師會判斷你的體質屬於哪種證型,例如是氣血虧虛、肝氣鬱結、腎虛還是痰濕瘀血等,再對證下藥。中醫亦會參考西醫的檢查報告(如超聲波、血液報告),以作更全面的診斷。

月經失調怎麼辦?

治療月經失調,會依患者年齡、病因及生育計劃而不同。西醫常以較快見效的方法來穩定月經,而中醫調理的核心是恢復身體內在的平衡,從根本上改善月經周期。中西常見治療月經失調方法包括:

月經失調怎麼辦丨西醫1. 混合式口服避孕藥

混合式避孕藥最常用於調節不規律的月經周期、減少經血量及改善經痛,尤其適用於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

月經失調怎麼辦丨西醫2. 孕激素治療(俗稱催經藥或催經針)

醫生會處方口服或注射孕激素,模擬黃體期作用。當停藥後,體內孕激素濃度驟降,子宮內膜隨之剝落,於7天內多數人會出現撤退性出血(俗稱催經)。但這種出血只是人為誘發,並不等同於自然排卵後的正常月經,通常用於診斷或短期調整周期,而非根治月經失調。

月經失調怎麼辦丨西醫3. 針對性藥物

若月經失調原因是甲狀腺功能異常,需服用藥物控制甲狀腺水平;如因貧血導致月經失調,則需補充鐵質。

月經失調怎麼辦丨西醫4. 手術治療

若月經失調由子宮肌瘤、瘜肉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結構性問題引起,且藥物治療無效,醫生或會建議進行肌瘤切除或其他手術介入治療。

月經失調怎麼辦丨中醫1. 中藥處方

中醫會根據辨證論治的結果,處方個人化的中藥,常見的治法包括疏肝解鬱、健脾益氣、補腎養血、活血化瘀等。中藥調理需時,一般建議以數個月為一個療程。

月經失調怎麼辦丨中醫2. 針灸治療

月經失調的針灸治療主要透過刺激特定穴位來調理氣血、平衡內分泌,從而改善月經不規則、經痛、經量異常等問題。常用的穴位包括關元穴、三陰交穴、氣海穴、足三里穴、太衝穴、血海穴和帶脈穴等,這些穴位有助於促進子宮血液循環,調節卵巢功能和內分泌系統。

月經失調怎麼辦丨中醫3.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主要透過刺激特定穴位,包括三陰交穴、關元穴、陰陵泉穴、太衝穴、合谷穴、血海穴等,來調節氣血,促進經絡通暢,有助於改善月經不順、經痛、經血異常等問題。

月經失調怎麼辦丨中醫4. 食療建議

中醫會根據你的體質,提供個人化的飲食宜忌。例如血虛者可適量食用紅肉、紅棗;宮寒者則應避免生冷飲食。

預防月經失調

無論是否有月經失調問題,要維持規律的月經周期最重要是建立以下健康的生活習慣:

預防月經失調丨1. 管理壓力

心理壓力會影響腦下垂體、下丘腦及卵巢分泌的荷爾蒙,導致排卵延遲或抑制。尋找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如靜觀冥想、瑜伽、聽音樂或與朋友傾訴。

預防月經失調丨2. 規律作息

睡眠不足、輪班或長期熬夜會干擾生理時鐘與荷爾蒙分泌(包括褪黑激素與性激素),可導致月經不規律、經痛加劇等。

預防月經失調丨3. 均衡飲食

極端飲食(如過度節食或營養不良)會導致下視丘性閉經,體重過低或快速減重會影響排卵。要預防月經失調,女士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健康脂肪、複合碳水化合物及各種維他命和礦物質,避免極端或單一的減肥餐單。

預防月經失調丨4. 適量運動

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有助維持健康體重及改善情緒,但應避免過度訓練。

催經常見問題(FAQ)

1. 生理期延遲幾天算正常?

正常的月經周期長度介乎21至35天,而每次周期的長度相差不超過7天都屬於正常變動範圍 ,例如上一個周期是28天,下一個周期是33天,仍在正常範圍內。如果月經周期無故延長超過35天,則可視為月經失調症狀。

2. 月經沒來如何催經?

西醫的催經方法是孕激素治療,醫生會處方口服藥物(催經藥)或注射劑(催經針),模擬黃體期的作用。停藥後,體內孕激素濃度下降,會引發子宮內膜剝落,多數人在7天內會出現撤退性出血,即俗稱的催經。不過這並非自然排卵的正常月經,通常只用於診斷或短期調整周期。

3. 按哪裡可以催經?

中醫可以透過穴位按摩來調節氣血,改善月經不順,間接催經。有助改善月經問題的穴位包括三陰交穴、關元穴、陰陵泉穴、太衝穴、合谷穴、血海穴等。

相關文章推薦

月經量少會難以懷孕嗎?經血量怎樣算少?經期血量少原因、影響及改善方法

月經失調 日常調理與預防

情緒與月經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