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少會難以懷孕嗎?經血量怎樣算少?經期血量少原因、影響及改善方法

2025-09-19

衞生巾換得比平時少,經期好像兩、三日就完的情況,你也許都經歷過,但若月經量少的情況持續,或會令人擔心健康有問題,尤其是計劃懷孕的女性,更擔心經血量少會影響受孕機會。究竟經血量怎樣算少?經期血量少原因是什麼?吃什麼改善經血少?最重要是對懷孕有何影響?下文為你逐一解答。

月經怎樣才算正常?月經量少定義月經量少原因經期血量少難以懷孕嗎?
經血少何時須求醫?吃什麼改善經血少?月經量少常見問題(FAQ)

月經怎樣才算正常?

在拆解月經量少的問題前,先要了解正常月經應包括以下3個指標:

- 周期長度:由一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計算至下一次月經來潮的前一天,一個完整的周期約為21至35天
- 經期持續時間:指實際出血的天數,通常為2至7天
- 經血量:整個經期的總出血量,正常範圍介乎5至80毫升

月經量少定義

月經量少是指一個或多個周期的經血量持續少於5毫升,但要準確量化並不容易。簡單的參考方法是觀察衞生巾使用情況,若整個經期只需使用護墊,或一天只濕透一至兩片日用衞生巾,便可能屬於經血量偏少。此外,也可與個人過往經血量比較,假如你以往的經期需要使用5天衛生巾,但最近數個周期突然縮短至1至2天,且流量明顯大減,即使每次經血仍多於5毫升,這種明顯且突如其來的變化可能也是一個健康警號。

月經量少原因

經期血量少背後有多種原因,大致上可歸納為以下7類原因,包括生活方式與精神壓力、內分泌失調、子宮結構等:

月經量少原因丨1. 生活方式與精神壓力

長期處於精神壓力大、睡眠不足、過度運動或嚴格節食的狀態,會干擾大腦中負責調控荷爾蒙的下視丘,導致內分泌紊亂,經血也可能因此減少甚至停經。

月經量少原因丨2. 內分泌失調相關疾病

當身體的內分泌失調時,會對月經造成直接影響,兩種干擾子宮和卵巢功能的內分泌失調相關疾病包括:

- 多囊卵巢綜合症:這是生育年齡婦女中常見的內分泌問題,患者體內雄激素偏高,影響正常排卵,導致子宮內膜無法規律增厚和剝落,令月經稀疏及經期血量少
- 甲狀腺功能異常:不論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或減退(甲減),都會擾亂卵巢的正常運作,影響月經的規律與血量

月經量少原因丨3. 卵巢功能轉變

女性荷爾蒙主要由卵巢分泌,若卵巢功能出現變化會直接影響月經血量。圍絕經期和卵巢早衰是兩種常見的卵巢功能轉變:

- 圍絕經期:圍絕經期是指更年期來臨前的過渡期,女性40歲後卵巢功能會自然地開始衰退,卵泡數目減少,雌激素分泌變得不穩定,月經周期可能縮短或延長,經血量亦會逐漸減少,這是步向更年期的正常生理過程
- 卵巢早衰: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歲前卵巢功能已等同更年期狀態,患者的卵泡會過早耗盡,導致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現經血量銳減甚至停經的現象

月經量少原因丨4. 子宮結構問題

若子宮內膜(即經血的主要構成部分)本身出現問題,經血量自然會減少,常見情況包括因曾接受人工流產或子宮手術,導致子宮內膜過薄或產生疤痕黏連(阿舍曼綜合症),使有功能的子宮內膜面積減少,令經血量明顯變少或閉經。

月經量少原因丨5. 避孕措施

某些避孕措施會直接影響經血量,其中最常見的是荷爾蒙避孕法,例如口服避孕藥、避孕針或荷爾蒙子宮環,可令子宮內膜變薄,使經血量減少。這是預期內的正常藥理作用,停用後多數會恢復。

月經量少原因丨6. 產後及哺乳期

女性在生產後身體荷爾蒙需要時間重新調整,加上若進行母乳餵哺,體內的泌乳素水平會升高,這會抑制排卵,使月經較遲恢復,且初期的經血量也可能較少。

月經量少原因丨7. 全身性系統疾病

雖然相對較少見,但一些長期的慢性疾病,例如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嚴重的肝臟或腎臟疾病,也可能影響全身的代謝及荷爾蒙平衡,間接導致月經失調及經血量減少。

經期血量少難以懷孕嗎?

經血量多少並非決定生育能力的唯一指標,影響懷孕的關鍵其實在於是否有規律的排卵。如果經血量少是因為天生體質或使用荷爾蒙避孕法所致,但卵巢仍能規律排卵,一般不會影響受孕機會。相反地,若經血量少是由於多囊卵巢綜合症、卵巢早衰、下視丘閉經等導致排卵障礙,或因子宮內膜過薄、內膜黏連等子宮因素所造成,則可能降低懷孕機率,甚至導致不孕。

經血少何時須求醫?

間中一次經期血量少可能無需過分憂慮,但若出現以下情況應求醫:

- 持續性改變:以往月經量正常,卻連續三個月或以上出現經血量顯著減少
- 出血量極少:整個經期只見點滴出血,僅需使用護墊
- 周期異常:周期過長(超過35天)、過短(少於21天)或完全停止
- 伴隨其他症狀:例如嚴重經痛、不正常體毛增生、暗瘡問題惡化、體重異常變化、潮熱、盜汗等
- 計劃生育:有生育計劃的女性,出現任何月經異常都應及早接受檢查

吃什麼改善經血少?

若想改善經期血量少的問題,可以從飲食習慣入手,以下是5種有助改善月經情況的營養:

吃什麼改善經血少丨1. 鐵質

鐵質是維持正常月經的重要營養,月經整個周期平均會流失約30至40毫克鐵,缺鐵可能導致貧血,進一步影響排卵與子宮內膜厚度。鐵質分為血紅素鐵(來自動物性來源,如豬肝、牛肉、雞肝、魚)和非血紅素鐵(來自植物性來源,如菠菜、紅莧菜、黑芝麻等)。動物性鐵的吸收率較高,植物性鐵則建議同時搭配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以提升吸收率。

吃什麼改善經血少丨2. 維他命C

維他命C可促進非血紅素鐵的吸收,並具抗氧化功能,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及平衡荷爾蒙。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包括奇異果、番石榴、柑橘類、燈籠椒、士多啤梨等。

吃什麼改善經血少丨3. 蛋白質

蛋白質是荷爾蒙與血紅蛋白合成的重要原料,攝取不足會影響內分泌功能與月經規律。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包括豆漿、豆腐、三文魚、雞蛋、瘦肉、乳酪及牛奶等。

吃什麼改善經血少丨4. 鎂

鎂是一種有助於肌肉放鬆、減緩痙攣的礦物質,同時也能穩定神經系統,紓緩情緒波動與經前症候群,間接有助於經血排出。香蕉、南瓜籽、芝麻、燕麥、全穀類、深綠色蔬菜都是富含鎂的食物。

吃什麼改善經血少丨5. Omega-3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具抗炎作用,有助調節荷爾蒙、減少子宮內膜過薄的風險,並可紓緩經痛。吞拿魚、三文魚、亞麻籽、堅果、奇亞籽及牛油果等皆含有豐富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

月經量少常見問題(FAQ)

為什麼月經量突然變少?

月經量突然變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歸納為7大類:

- 生活方式與精神壓力: 長期高壓、睡眠不足、過度運動或嚴格節食,會干擾荷爾蒙分泌
- 內分泌失調: 如多囊卵巢綜合症或甲狀腺功能異常,會影響排卵及子宮內膜的規律生長
- 卵巢功能轉變: 隨着年齡增長(如40歲後進入圍絕經期)或因病理情況(如卵巢早衰)導致雌激素水平下降
- 子宮結構問題:如曾接受手術導致子宮內膜過薄或產生疤痕黏連
- 避孕措施:服用避孕藥或使用荷爾蒙子宮環等,會使子宮內膜變薄,令經血量減少
- 產後及哺乳期:身體荷爾蒙處於重新調整的階段
- 全身性系統疾病: 較少見,但一些慢性疾病,例如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嚴重的肝臟或腎臟疾病,也可能造成影響

月經量變少什麼時候看醫生?

如果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建議應諮詢醫生:

- 持續性改變:以往月經量正常,卻連續三個月或以上出現經血量顯著減少
- 出血量極少:整個經期只見點滴出血,僅需使用護墊
- 周期異常:伴隨周期過長(超過35天)、過短(少於21天)或完全停止
- 伴隨其他症狀:例如嚴重經痛、不正常體毛增生、暗瘡問題惡化、體重異常變化、潮熱、盜汗等
- 計劃生育:任何有生育計劃的女性,若發現月經異常都應及早檢查

幾歲月經變少?

月經量變少與年齡有密切關係,一般而言,女性40歲後,卵巢功能會開始自然衰退,雌激素分泌減少,經血量也可能隨之逐漸減少,這是步向更年期的正常生理過程。但需注意,若在40歲前就出現經血量銳減甚至停經的現象,則可能有卵巢早衰的問題,應及早求醫。

相關文章推薦

日常觀察作判斷 月經過多 分期調理

關注育齡期婦女鐵量不足 忽視缺鐵性貧血 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