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糖尿病最簡便的方式是什麼?糖尿病自我檢查方法、風險計算機一文看清

2025-05-22

香港的糖尿病患者約有70萬人,即約每10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糖尿病若不妥善管理,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糖尿腳、心臟病及腎衰竭等。及早發現糖尿病能顯著降低這些風險,因此進行糖尿病自我檢查十分重要。下文將為你詳解檢測糖尿病最簡便的方式,包括糖尿病自我檢查方法,及以糖尿病風險計算機作自我檢查,並提供生活習慣建議,幫助大家預防糖尿病。

為什麼要進行糖尿病自我檢查?糖尿病自我檢查方法RUBY糖尿病風險計算機問題
預防與管理糖尿病建議檢測糖尿病最簡便的方式常見問題(FAQ)

為什麼要進行糖尿病自我檢查?

約一半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約佔所有糖尿病的90至95%)在確診前無明顯症狀,透過定期進行糖尿病自我檢查,可及早識別糖尿病。以下是定期進行糖尿病自我檢查的4大原因:

為什麼要進行糖尿病自我檢查?丨1. 及早治療

糖尿病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身體各個器官。透過糖尿病自我檢查及早發現,可以及早接受治療。

為什麼要進行糖尿病自我檢查?丨2. 預防併發症

及早控制血糖,可以有效降低視網膜病變、腎病、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等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為什麼要進行糖尿病自我檢查?丨3. 逆轉糖尿病前兆

許多人在確診糖尿病前會經歷糖尿病前兆的階段,即血糖高於正常但未達糖尿病標準。此階段通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減重,有機會降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為什麼要進行糖尿病自我檢查?丨4. 改善生活質素

未控制的糖尿病可能導致疲勞、反覆感染和神經問題,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早期干預有助於緩解症狀,維持良好的生活質素。

糖尿病自我檢查方法

進行糖尿病自我檢查是了解自身健康狀況的第一步,只要多留意自己的身體,無需專業醫療設備即可實施。以下是糖尿病自我檢查需注意的症狀:

糖尿病自我檢查方法丨1. 觀察常見症狀

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狀是「三多一少」:

- 多尿:頻繁小便,尤其是夜間多次起床
- 多飲:經常感到口渴,需大量飲水
- 多食:食慾增加但仍感到飢餓
- 體重減少:無故體重下降,即使飲食正常

糖尿病自我檢查方法丨2. 其他症狀

糖尿病其他可能被忽略的症狀包括:

- 疲勞及乏力,可能是高血糖影響氧氣傳輸所致
- 視力模糊,可能因血糖波動影響眼睛
- 傷口癒合緩慢,顯示身體修復能力下降
- 手腳酥麻或刺痛感,提示神經可能受損
- 口乾及皮膚乾燥,與脫水有關
- 頻繁感染,如尿道感染或皮膚感染

如果你在過去一個月內持續出現多項上述症狀,特別是「三多一少」症狀明顯,建議盡快進行血糖檢查以確認健康狀況。

RUBY糖尿病風險計算機問題

除了觀察症狀,你還可以使用專業的風險評估工具來了解自己的糖尿病風險。亞洲糖尿病基金會研發的RUBY糖尿病風險計算機是一個專為香港及亞洲人士設計的在線工具,由香港中文大學於2010年根據本地華人數據開發。該工具通過簡單的問卷,評估你的年齡、體重、家族史等因素,提供個人化的風險報告。

根據香港糖尿聯會網頁的資料,只要簡單回答以下6條RUBY糖尿病風險計算機的問題,就知道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有多高,是檢測糖尿病最簡便的方式之一。

RUBY糖尿病風險計算機問題丨1. 年齡範圍

- 40歲以下:0分
- 40至49歲:3分
- 50至59歲:6分
- 60至69歲:10分
- 70歲或以上:12分

RUBY糖尿病風險計算機問題丨2. 體重指標(BMI kg/m²)

- BMI低於23.0:0分
- BMI介乎23.0至24.9:2分
- BMI介乎25.0至29.9:4分
- BMI介乎30.0至34.9:7分
- BMI 35或以上:8分

RUBY糖尿病風險計算機問題丨3. 高血壓

- 有高血壓:3分
- 沒有高血壓:0分

RUBY糖尿病風險計算機問題丨4. 家族二型糖尿病史

- 有家族二型糖尿病史:2分
- 沒有家族二型糖尿病史:0分

RUBY糖尿病風險計算機問題丨5. (女士)妊娠糖尿病

- 曾患妊娠糖尿病:2分
- 不曾患妊娠糖尿病:0分

RUBY糖尿病風險計算機問題丨6. 高血脂

- 有高血脂:3分
- 沒有高血脂:0分

回答上述6條問題後,若總得分16分或以上,即屬於高危一族,建議接受檢驗,以排除糖尿病。

預防與管理糖尿病建議

為降低糖尿病風險或有效管理病情,以下是一些詳細的實用建議,涵蓋飲食、運動、體重控制和健康檢查等5方面:

預防與管理糖尿病建議丨1. 健康飲食

減少進食精製糖和高升糖指數(GI)食物,選擇全穀物、綠葉蔬菜和水果。優先選擇低GI食物,如糙米、燕麥和奇亞籽,有助於穩定血糖,避免血糖劇烈波動。建議諮詢營養師,制定個人化的糖尿病飲食計畫,並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以維持穩定的胰島素水平。

預防與管理糖尿病建議丨2. 規律運動

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或瑜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運動不僅有助於控制血糖,還能增強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從低強度活動開始,逐步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並在運動前後監測血糖以確保安全。

預防與管理糖尿病建議丨3. 體重管理

維持健康體重,減少胰島素抵抗風險。研究顯示,減重5至7%可顯著降低二型糖尿病風險,特別對超重或肥胖人士尤為重要。建議結合飲食控制和運動,設定實際的減重目標,並定期追蹤體重變化以保持動力。

預防與管理糖尿病建議丨4. 定期檢查

每年進行血糖或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查,特別是有家族史或超重者。早期檢測能發現糖尿病前期或早期糖尿病,避免病情惡化。建議與醫生討論個人風險因素,並制定適合的篩查頻率,如每6個月或每年一次。

預防與管理糖尿病建議丨5. 戒煙限酒

減少煙酒攝入,降低併發症風險。吸煙會加劇血管損傷,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而過量飲酒可能干擾血糖控制。建議尋求專業戒煙支援,並將酒精攝入控制在適量範圍。

檢測糖尿病最簡便的方式常見問題(FAQ)

1. 如何檢測自己有沒有糖尿病?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初步了解自己是否有糖尿病:

- 亞洲糖尿病基金會糖尿病風險計算機(RUBY): 使用香港中文大學研發的風險評估工具,評估患糖尿病的風險
- 觀察身體徵兆:留意是否出現多尿、多渴、多食、體重減少等糖尿病典型症狀,以及傷口癒合緩慢、視力模糊、皮膚乾燥等其他可能症狀
- 生活習慣自我檢視:檢視自己是否有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壓力過大等不良生活習慣
- 接受醫療檢查: 諮詢醫生,進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紅素等檢查

2. 糖尿病前兆有什麼症狀?

糖尿病的常見前兆症狀,包括「三多一少」,即多尿(頻繁小便,尤其是夜間多次起床)、多飲(經常感到口渴)、多食(食慾增加但仍感到飢餓)及體重減少(無故體重下降,即使飲食正常)。其他糖尿病前兆症狀包括疲勞及乏力、視力模糊、傷口癒合緩慢、手腳酥麻或刺痛感、口乾及皮膚乾燥、頻繁感染(如尿道感染或皮膚感染)。

3. 血糖要每天測嗎?

血糖檢查的頻率取決於風險程度。如果你屬於高風險群組(例如有家族病史、肥胖、高血壓,或RUBY糖尿病風險計算機顯示高風險),建議定期進行血糖檢查,特別是當出現症狀時。如果你已被診斷為糖尿病前兆或糖尿病,需遵醫囑定期測量血糖。而對於無症狀的低風險人士,每天測量血糖通常不必要,建議諮詢醫生以確定個人化的檢查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