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的經歷

顧小培 | 2021-09-15

香港的街道,有一些名稱頗有趣,例如「弼街」。這條街道位於旺角,英文是Bute Street。沒有人告訴我這個英文字該怎樣讀,但我相信讀音不應該是「弼」。But才讀作「弼」。多了一個字母e的Bute,發音理應近似廣州話的「勃」才對。縱然它的英文原聲和中文譯音不同,當初最先把這街道名字翻譯作「弼街」的人既已這樣做,一直下來,將錯就錯也好,約定俗成也好,總算是定下來了。

香港使用兩文三語,實際用起來須是一貫的。但這條街的名字,竟然兩文三語發音都不一樣,那便很有趣了。尤其湊巧的是,尚有另一條橫街叫「碧街」,這個弼街若以普通話讀起來,卻與「碧街」一模一樣。碧街的位置離開弼街並不遠,而且兩條街道的方向都是自東至西,可連接彌敦道和上海街。我有一次約了一位大陸過來的朋友,說好是在碧街和彌敦道的街角等候。他卻去了弼街和彌敦道交界處。兩人各自站在不同的點上,隔了好一段時間才知道是誤會了。

香港曾經有些地名用的字比較難聽,後來有人提出來,政府從善如流,另外取了一個發音差不多、但文字則讓人比較能接受的版本。例如「樂富」從前叫「老虎」岩;又例如「調景嶺」從前叫「吊頸嶺」。這些舊名稱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年代久遠。另有一條比較近代的街道,雖然叫起來頗「逆耳」,可以聯想到另一些比較不太文雅之物,卻從來未見有人提出來。

這條路在天水圍,叫「天葵路」。路名用上了「天」這個字,可能是因為它處於「天」水圍。但另一個「葵」字,卻不知道是因何而決定選用。照理來說,不會是源於葵涌的「葵」,因為天水圍與葵涌相隔甚遠,也風馬牛不相及。箇中原因,可能是借用「葵」這個植物之名。但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植物很多,為什麼要偏偏選用「葵」字?那可不得而知了。用上了這個字,缺點在於另有一個名詞叫「天癸」,與這條路名的發音差不多一樣,於是稱呼起來時有點兒彆扭。「天癸」是什麼?意思是女性的月經。

傳統上,月經被視為「穢」,而且因為它屬女子的隱私,一般人不但將它諱莫如深,無可避免須談起來之時,也往往採用不同的代名詞。在一些古代小說中,更用之作為「破妖術」之物。究其實,這個身體的狀況,乃是傳宗接代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當然有它神聖的功能。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