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針從直針刺開始

袁康就博士 | 2025-02-03

浮針醫學由符仲華博士發現並發明,至今28年。浮針啟發自《黃帝內經》所載的「直針刺」。由於直針刺並非以主流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它就如同其他二十幾種非主流針刺法的命運一樣,一直被人忽略。

所謂「發現」,是符仲華在一次診症時偶然想起這種刺法,在「不妨一試」情況下,竟發現他那了不起的療效,就從此展開浮針醫學探索之路。

所謂「發明」,就是他經過研究後,發明了那支方便「掃散」,從而發揮極高療效的「浮針」和進針幾乎不痛的「浮針進針器」。

浮針了不起的醫療效果是從一個動作叫「掃散」和一層薄薄的罅隙叫「疏鬆結締組織」開始。

 「浮針」可把繃緊肌肉鬆開,從而令痛症消失。

通過網絡放鬆肌肉

浮針的治療對象是病理性緊張的肌肉,稱作「患肌」。原來,疏鬆結締組織(俗稱筋膜)是全身最大的人體器官。它以網絡形式把整個身體所有器官和組織連成一氣,網絡上任何一點受到刺激,影響前方連繫着的所有位置,近者影響大而遠者影響小。

小黃是我內丹氣功班的學生,他爸爸在20年前跟我學內丹多年。小黃可謂「丹二代」型「鐵粉」之一。他在健身室操練不當傷了前臂。

不求得氣不講經絡

「我左肘痛三個月。」小黃轉動左前臂,指着尺澤穴說。「什麼動作會痛?」「我提重痛,轉臂亦痛。」我拿來一個吸塵機。「你當拿重物看看?」「嗯,有些痛。」我握他的手。「你試外旋與我鬥力?」他用力外旋。「痛呀!」我再摸他的肘前肌肉,確定後說:「你旋後肌繃緊致痛。」

我用浮針在他的前臂中段進針,針尖朝肘關節。「針痛嗎?」「不痛不痹,沒感覺。」「那就好。」我繼續進行掃散。他好奇地問:「針灸不是愈痹愈好嗎?怎麼現在你針我都沒感覺,是否不到位?」「問得好。浮針不求得氣,也不講經絡和穴位。這操作叫『掃散』,是把你上段繃緊的肌肉鬆開。」

「現在你再與我握手鬥力吧……」他依着吩咐做。「這鬥力叫『再灌注』。現在你再次拿起吸塵機看看?」「咦,好多了!」「你試外旋前臂?」「也不痛了。」

作者為註冊中醫(針灸)

[信健康] 浮針醫學發現與應用,中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