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生物製劑是什麼?可改善75%濕疹!生物製劑價錢、功效及副作用詳解(附JAK抑制劑簡介)

2025-07-30

你是否長期受濕疹困擾,試遍各種藥膏和藥物仍無法控制病情?隨着醫學進步,如今濕疹治療已不再局限於傳統類固醇藥物。近年,醫學界研發出新型濕疹治療方案 — 濕疹生物製劑和JAK抑制劑,為中重度濕疹患者帶來新希望。究竟濕疹生物製劑和JAK抑制劑是什麼?療效如何?又有哪些副作用?濕疹生物製劑價錢多少?本文將為你逐一解答。

傳統濕疹治療的局限濕疹生物製劑是什麼?濕疹生物製劑適用人士
濕疹生物製劑使用方法及治療效果濕疹生物製劑副作用及禁忌濕疹生物製劑價錢
JAK抑制劑是什麼?JAK抑制劑適用人士JAK抑制劑使用方法及治療效果
JAK抑制劑副作用及禁忌濕疹生物製劑常見問題(FAQ)

傳統濕疹治療的局限

要了解新型療法,先要回顧傳統治療方式。一般而言,輕微濕疹可透過保濕和外用類固醇藥膏控制。但對於中度至嚴重的濕疹,可能需要紫外光燈治療、全身性治療如口服類固醇、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等。

然而,傳統口服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在抑制皮膚免疫反應的同時,也可能帶來副作用。長期服用類固醇可能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等問題,而免疫抑制劑則可能增加感染和癌症風險,並影響肝腎功能。

濕疹生物製劑是什麼?

濕疹生物製劑是一種蛋白質藥物,透過皮下注射,精準針對並抑制引發濕疹的發炎因子,例如白細胞介素-4 (IL-4) 和白細胞介素-13 (IL-13)。這些發炎因子是導致皮膚發炎、痕癢的重要元兇。濕疹生物製劑能阻斷發炎因子的訊號傳遞,從而減輕濕疹症狀,並修復皮膚屏障。

濕疹生物製劑適用人士

濕疹生物製劑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及兒童,以及12歲以上的青少年及成人,患有需要全身性治療的中度至嚴重濕疹,且對外用藥物反應不佳者。

濕疹生物製劑使用方法及治療效果

濕疹生物製劑每2至4星期注射一次,頻率和劑量取決於患者的年齡、體重、病情嚴重程度和治療反應。研究指濕疹生物製劑有機會改善濕疹病情達75%或以上,一般在2至4星期內開始見效,持續使用3至4個月後,療效更為顯著。

濕疹生物製劑副作用及禁忌

濕疹生物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反應、結膜炎和口腔皰疹等,但都屬於輕微症狀。濕疹生物製劑不適用於對其成分或輔料過敏者。

濕疹生物製劑價錢

濕疹生物製劑價錢相當昂貴,一針約為$7,500至$10,000,若每兩星期注射一次,每月藥費約$15,000至$20,000。停用濕疹生物製劑可能導致復發,因此許多患者需要長期持續注射,造成經濟負擔。有部分慈善機構和社區藥房推出資助計劃,例如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的「買五送二」計劃,患者自費購買五針後可免費獲得兩針,每年大約可以節省$60,000至$80,000藥費,幫助緩解經濟壓力。此資助適用於12歲或以上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參加者必須持有香港身份證、月入少於$70,000、輪候或正於公立診所就診。

JAK抑制劑是什麼?

JAK抑制劑是一種小分子標靶藥物,透過口服方式,抑制Janus激酶(JAK)的活性,從而阻斷多種發炎細胞因子(包括IL-4、IL-13、IL-22等)的訊號傳遞。JAK激酶是細胞內傳遞發炎訊號的重要樞紐,抑制其活性,能有效改善痕癢和濕疹症狀。

JAK抑制劑適用人士

JAK抑制劑適用於需要全身性治療、難以控制的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尤其對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反應不佳,或身體狀況不適合其他全身性治療的人士。

JAK抑制劑使用方法及治療效果

JAK抑制劑每天服用一次,劑量取決於患者的年齡、體重、身體健康狀況、病情嚴重程度和治療反應。研究指JAK抑制劑有機會改善濕疹病情達75%或以上,一般在1至2星期內見效,起效較濕疹生物製劑快。

JAK抑制劑副作用及禁忌

JAK抑制劑常見副作用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血脂升高、單純皰疹、頭痛和暗瘡等,一般為短暫性。相比傳統免疫抑制劑,JAK抑制劑對肝腎功能影響較小。JAK抑制劑不適用於對其成分或輔料過敏、患有活躍肺結核、嚴重感染、嚴重肝功能不全、正在懷孕或哺乳的患者。此外,由於JAK抑制劑可能抑制免疫系統、影響血球、肝功能和血脂,使用前需進行抽血檢查,並定期覆診和抽血監測。

濕疹生物製劑常見問題(FAQ)

1. 濕疹生物製劑幾錢?

濕疹生物製劑價錢較為昂貴,一針濕疹生物製劑價錢約$7,500至$10,000。有部分慈善機構和社區藥房推出資助計劃,例如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的「買五送二」計劃,患者自費購買五針後可免費獲得兩針,幫助緩解經濟壓力。

2. 生物製劑多久打一次?

濕疹生物製劑需要每2至4星期注射一次,頻率和劑量取決於患者的年齡、體重、病情嚴重程度和治療反應。

3. 生物製劑有副作用嗎?

濕疹生物製劑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反應、結膜炎和口腔皰疹等,但通常較輕微。相比傳統免疫抑制劑,濕疹生物製劑的副作用較輕,且安全性已獲臨床驗證,部分藥物甚至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