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可影響青光眼?

香港面對人口老化,患上眼病的市民愈來愈多,大家都希望自保,及早提防眼疾。作為眼科醫生,我十分希望跟大家多分享一些有益眼睛及身體健康的生活習慣,不過,這些習慣上的調整絕不可能代替你去眼科專科診所做的定期全面眼睛檢查或接受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
由於早期青光眼只會導致周邊視力損失,而中央視力沒有受損,所以症狀隱約,即使進行一般視力檢查亦不容易發現;最壞情況是青光眼病人會永久失明。這情況與白內障有重大差別,因為原則上白內障病人在接受超聲乳化晶體摘除手術後,短時間內已可大大改善視力。
事實上,集中有關青光眼與生活習慣的研究仍然有限,然而從失智症及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的研究之中,我們可以推論,一些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可能保護你的雙眼免被青光眼和其他嚴重眼疾「突襲」。理由是:首先青光眼與年紀有密切關連,年紀愈大,患上青光眼的風險顯然更高。
另外,青光眼牽涉視神經退化,而視神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因此,了解老人病及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等,對這方面的研究會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帶氧運動減眼壓
適量帶氧運動有益心血管和眼健康
首先是維持足夠的運動量。原來令你出汗、呼吸加速的帶氧運動,像急步行、緩步跑,都證實對降低眼壓有正面幫助!心臟科醫生建議每周應進行150分鐘帶氧運動,這對強化心血管健康有裨益,而有良好的心血管健康相信也能減慢青光眼的惡化,尤其是常壓型青光眼。但青光眼病友也應該留意,一些倒吊式瑜伽動作還是不要過量做,因為這會引致眼壓上升。此外,「舉重」這種需要閉氣而且發力的運動亦應該避免,因為眼壓亦會因此而升高,長期及經常做這類運動可能也對青光眼病情不利。
飽和脂肪少攝取
眼疾患者的建議飲食選項
另外,青光眼病人對於飲食也需要特別留意。雖然不是說「地中海式餐單」是世界上最「理想」的餐單,但它的確是其中一個獲得最多科學實證對身體有益的餐單,有研究指出可減低老年黃斑病變的發病率。這類餐單的特色可分為:1.具備大量綠葉蔬菜;2.烹調方式簡單,多生食少煎炸;3.食物新鮮,配有大量魚類、堅果及橄欖油。事實上,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的研究,地中海式餐單亦是其中一種有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和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有效營養療法,值得眼疾病人和家人多加參考。
我亦建議青光眼病人多對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增加了解。反式脂肪常見於烘焙食品(如酥皮糕點、椰絲奶油包等)及油炸類食品(如薯片、薯條、爆谷等),攝取過量反式脂肪會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良好的心血管狀況應該有利於減慢青光眼的惡化。目前,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反式脂肪的每日攝取量應少於2.2克。
值得一提的是,飽和脂肪也應盡可能以單元不飽和脂肪及多元不飽和脂肪代替。簡單來說,動物製品的脂肪大多為飽和脂肪,如牛油和豬油等,以及某些植物油(例如椰油和棕櫚油)。現時有科學實證指出,飽和脂肪同樣不利心血管的健康,所以青光眼病人應考慮多以單元不飽和脂肪(常見於橄欖油、牛油果油等)及多元不飽和脂肪(常見於三文魚、黃花魚、烏頭、鱈魚等)取代。
紫色蔬果抗氧化
高糖飲品,像是市面常見的汽水、果汁、活性乳酸飲品、菊花茶等,亦不適合青光眼病人。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全日攝取糖份應少於25克或6茶匙糖。因為肥胖及不良的飲食習慣均是患上糖尿病的其中兩大風險因素,而糖尿病人患有眼病的機會比常人高,如白內障、青光眼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其中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為普遍,更是香港勞動人口的主要致盲原因。所以,相對於高糖飲品,清水或無糖飲品還是眼疾病人較理想的選擇,但是必須留意,不應該一口氣過分大量「灌水」,這樣有可能造成眼壓不穩。
眼營養素是否必需呢?
很多病人(甚至他們的家人)都會經常問我:究竟市面上的護眼營養素有沒有實際功效?事實上,若你認為吃某一類食物(像是藍莓)對護眼效果理想,你可以多吃一點,而不一定要買相關的營養素,尤其是那些基於「關聯性研究」來宣稱其功效的營養素產品。就像含有豐富抗氧化物花青素(Anthocyanins)可以在不少紫色蔬果之中找到,像紫薯、紫椰菜、茄子等,大家可以適量地加入這些蔬果在日常菜單之中,成本很可能更低。
早年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也發現,杞子除可保護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它亦可防止大腦的細胞凋亡以阻止腦退化症的發生。
若是你不幸患有青光眼,不妨在諮詢醫生後,多以杞子入饌。
撰文:譚智勇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
[信健康] 保護眼睛非難事,健康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