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致命細菌的隱蔽威脅

最近出現的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事件,由於3名患者均為腫瘤科醫生,並有一名患者離世,故此報道一出,立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香港,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是極其罕見的,筆者行醫20年,只曾接觸過一次此類個案。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與普通大腸桿菌分別甚大,因為細菌噬菌體(Bacteriophage)感染大腸桿菌,把產志賀毒素基因帶入其中,才使其具有產生毒素的能力,故元兇並非大腸桿菌本身。此菌能產生致命毒素,而這種毒素分為一型和二型,二型致病能力比一型高出一百倍。即使此菌已死,毒素仍可殘留在食物中,並通過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引起溶血性尿毒症(HUS)。這些毒素尤其喜歡在腦部和腎臟引起血管閉塞,即使攝入非常微量毒素,也可導致死亡,危險程度可謂與生化武器相當。

造成不可逆轉損害
治療此菌絕不容易,首先初期症狀不明顯,因此菌不一定入血,而腸道感染症狀亦未必嚴重。症狀出現時,通常已發展為HUS等嚴重併發症。其次,常規抗生素雖可殺死細菌,但也可更快釋放細菌內毒素,引發或加重併發症。最後,即使已清除毒素,都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損害,使治療併發症時極為困難。
目前,治療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主要依靠支援性治療,包括確保患者有攝取足夠水分,或需以靜脈注射來補充;維持電解質平衡,防止因脫水導致電解質失調。病情嚴重的患者或需洗腎和使用呼吸機。目前有實驗性的生物製劑可中和毒素,但未在臨床治療中廣泛應用。
腸胃炎是常見感染,絕大部分不會引起嚴重症狀。然而,如果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可能出現難以排尿、大便出血、小便變深色、視線模糊、行動不便,甚至是癲癇發作等。如有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另外,腸胃炎患者應避免使用止瀉藥,因可能令細菌殘留體內。同時,除非醫生建議,否則應避免使用抗生素。
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如長者和兒童,特別易受此菌侵害。因此,預防措施尤為重要。應該避免食用未經充分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肉類和奶製品。其次,在處理食物的過程中,務必保持雙手清潔衞生,防止傳播細菌予其他人。
作者為腸胃肝臟專科醫生
[信健康] 淺談產致賀毒素病因,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