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資訊及真相

接種疫苗比生病更化算。疫苗刺激自身免疫產生抗體,是預防流感、新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鏈球菌、帶狀疱疹「生蛇」、乙型肝炎等最佳方法。
坊間謬誤一:新冠疫情看似緩解,已打了三四針,毋須再打加強劑?真相:全球新冠疫情在去年12月,新增死亡病例14%,住院人數增加10%。現在接種的JN.1疫苗,對應已變種新冠病毒,更有效預防新冠,但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愈來愈少,群體免疫效果降低,高風險人士不論已接種多少劑疫苗,接種上一劑或感染新冠超過6個月,應接種加強劑。
坊間謬誤二:害怕新冠mRNA疫苗侵入我的基因?真相:「mRNA影響DNA基因排列」說法毫無根據。基於對整個生產過程的評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對mRNA疫苗的品質、安全性、有效性充滿信心;疫苗使用實驗室中產生的mRNA,教導自身細胞製造病毒刺突蛋白,觸發體內免疫反應;並不具備改變基因的能力。
坊間謬誤三:可一次接種兩種疫苗嗎?真相:同一時間接種不同疫苗,促進更強免疫反應,產生的抗體更高。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表示,同時接種兩種疫苗是安全的,副作用如疲勞、頭痛和肌肉酸痛,只是輕微和短暫,與好處相比根本微不足道。如果接種了一劑疫苗並說三四周後接種第二劑,許多人實際上不會接種第二劑,這叫「疫苗猶豫」。已知常見引起注射部位疼痛的疫苗(例如蛇針、肺炎鏈球菌疫苗和人類乳突病毒疫苗)除外。
坊間謬誤四: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本地肺炎病發率不高,毋須打疫苗。真相:RSV肺炎的嚴重性常被低估。RSV感染比流感普遍,老年患肺炎和細菌性二重感染風險高,進入重症監護病房風險更高,住院期間和1年內死亡率亦較高。
坊間謬誤五:我從來未生過蛇,不需要打蛇針。真相:90%以上兒時出過水痘,病毒會休眠體內,在免疫系統下降時復發,導致「生蛇」,風險隨年齡增加。一生中三分之一人會「生蛇」,85歲有一半會「生蛇」,60%的帶狀皰疹患者經歷劇烈疼痛,「蛇」散退後,會出現長期神經刺痛。皰疹病毒在感染生蛇頭一年,產生心臟病或中風的機會大大提高。
作者為急症科專科醫生、家庭醫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大學)
[信健康] 疫苗接種及常見謬誤,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