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安全文化培育(五)建立有效架構 培訓團隊協作

綜合筆者之前四篇文章,闡述了培訓對醫療服務以及安全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如果技術和知識是培訓的基礎,態度可能才是培訓的靈魂。傳統專業培訓比較注重技術和知識,但要維持或同步推進病人安全提升,我們還需要加強正向的文化培育。
筆者之前大膽提出:同理心(當中包含尊重、關懷和欣賞)、團隊化(當中包含強效溝通、協調行動和全方位安全)以及院校式(當中包含學習、解難和創新)為三個重要並有助於提升醫護同事對病人安全意識的文化培育。理念上是希望透過這個3╳3的框架,令病人安全意識更能融入醫護日常工作和未來發展規劃之中。
簡單來說,就是希望醫護同事先要對每一個病人有同理關懷和彼此尊重的心,再透過互相讚賞來體現愉快的工作關係,醫護人員自然會更在意病人的風險和治療安全,然後透過有效團隊溝通和協調行動,加上互相守望而達至全方位安全,成為積極主動維護病人安全有質有效的保證,最後經過虛心學習和敢於排解疑難而獲得進步,並能夠透過不斷創新,成為達至持續提升醫療安全和服務水平的關鍵。
當然,這只是一個概念框架,要真正落實,甚至見到成效,還需要一套有效的落實方案。
筆者在《病人安全文化培育(一)》中提及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於1999 年發表了一份經典報告To Err is Human。報告啟動了美國甚至全球許多病人安全系統改善工程,當中包括一個稱為TeamSTEPPS的團隊協作培訓模式。
注重所需資源
TeamSTEPPS是一套由美國國防部和美國醫療研究與品質機構(AHRQ)共同開發,以實證為基礎的團隊協作培訓模式,特別強調改善醫療團隊溝通、協調和合作,進而提升病人安全和照護水平。該計劃跟筆者在《病人安全文化之培育(三)》提及的Crew Resource Management(CRM)一樣,被廣泛應用於全球不同醫療機構。
CRM來自民航界,航空業背後的安全問題比較容易達成一致共識,原因是機師、機組人員和乘客均在同一飛機上,大家絕對是「命運共同體」;相反,在醫療體系中,醫療安全問題所產生的結果對醫護人員和病人來說並不對等,這在某程度上成為小部分醫護人員粗心大意的原因。為此,筆者特別強調醫護人員須先有同理心;當然,要醫護人員承擔責任也是一種做法,且兩者並無牴觸。

TeamSTEPPS主要提出4大範疇:團隊與領導力、認知應變、互助合作和有效溝通,並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口訣和技巧,強調模擬訓練的重要性。這些工具和口訣跟CRM有許多重疊的地方,畢竟兩者都是以團隊合作培訓為主要目的;不同的是,TeamSTEPPS並不單單闡述安全口訣和模擬訓練,更強調團隊文化和架構的建立。
在考慮提升團隊訓練的時候,TeamSTEPPS強調要先了解團隊甚至整個機構對安全文化的認知水平,也注重建立不同團隊所需的資源、人力和架構是否到位。舉例說,如果機構本身對病人安全毫無意識或者根本不重視醫療事故的發生,那麼就算多麼用力的培訓也是徒然。
維持龐大體系
醫管局是香港最主要的公營醫療服務提供者,有超過9萬名員工,當中大概一半是專業醫護人員,另外約20%是負責照顧病人的支援同事,也即是直接涉及病人安全的醫護同事逾6萬人,這個規模對世界任何一個單一醫療機構來說,都是相當龐大。

要維持如此巨大的培訓體系,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尤其醫療培訓具其複雜性,不同職系、專科,還有亞專科等等,既闊且深。加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要確保超過6萬名人員能及時追貼所需的最新技術知識,已經殊不容易。
雖然我們以醫療事故歸零作為目標,其實全世界都很難真正做到。我們除了重視如何防止醫療事故,亦要懂得在不幸發生之後,如何積極應對、如何將損害最小化,以及如何避免同類事情再度發生。
幸運的是,筆者敢說醫管局對病人安全意識其實相當高。然而,若要持久並有效地推行病人安全文化培育,相信仍具有一定挑戰。(待續)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續談醫療專業培訓,醫務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