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檢查費用一覽 香港有免費癌症篩檢?6大癌症檢查方法詳解

癌症多年來穩居香港頭號致命疾病,每年導致約三分之一死亡個案。根據醫管局2021年資料,本港新增癌症個案達38,462宗,死亡個案則為15,108宗。原來香港也有免費癌症篩檢?下文為你剖釋癌症症狀、癌症高風險人士、癌症檢查方法及癌症檢查費用。
癌症症狀丨癌症高風險人士丨癌症檢查方法丨癌症檢查費用
癌症檢查常見問題(FAQ)
癌症症狀
癌症潛伏期長,可歷時十年以上,期間身體或出現異常症狀。以下為常見癌症症狀,如持續出現應儘快求醫:
- 長期聲音沙啞、久咳不癒
- 淋巴結腫大、鼻血、痰中帶血
- 排尿異常如血尿、頻尿或困難
- 吞嚥疼痛或困難、食慾不振
- 胃部不適、腹部積水、黃疸
- 不明腫塊、乳房硬塊、皮膚變化
- 排便習慣改變、便中帶血或變黑
癌症高風險人士
除了出現症狀人士,以下高風險群亦建議接受定期癌症篩查:
癌症高風險人士丨1. 結直腸癌
- 每年進行大便隱血測試
- 每5年進行乙狀結腸鏡檢查
- 每10年接受全大腸內窺鏡檢查
癌症高風險人士丨2. 乳癌
40歲或以上女性建議每1至2年接受乳房X光造影;如有乳癌家族病史者應諮詢醫生評估檢查頻率,以檢查會否罹患乳癌。
癌症高風險人士丨3. 肝癌
乙型肝炎帶菌者或肝硬化患者宜每6至9個月接受肝功能、AFP血液測試及肝臟超聲波檢查,以檢查會否罹患肝癌。
癌症高風險人士丨4. 鼻咽癌
30至70歲有家族病史者建議接受EB病毒血液測試及鼻咽鏡檢查,以檢查會否罹患鼻咽癌。
癌症高風險人士丨5. 子宮頸癌
25至64歲曾有性經驗女性應每年做抹片檢查,連續兩次正常後可每2至3年一次,以檢查會否罹患子宮頸癌。
癌症高風險人士丨6. 肺癌
55至74歲長期吸煙者建議每年接受低劑量螺旋電腦掃描以檢查會否罹患肺癌。
癌症高風險人士丨7. 卵巢癌
有卵巢癌家族病史女性可考慮每年進行CA125血液檢查及陰道超聲波。
癌症檢查方法
癌症檢查方法丨1. 驗血與驗尿
透過血液與尿液樣本,醫生可檢測身體是否出現異常情況,如肝功能、腎功能、發炎指標或腫瘤標記。雖然結果未必可直接診斷癌症,但能為進一步檢查提供方向。例如:AFP可用於初步偵測肝癌、CA125與卵巢癌有關。
癌症檢查方法丨2. 超聲波檢查
超聲波利用高頻聲波,將內部器官的影像實時反映於螢幕上。常見於檢查乳房、甲狀腺、肝臟等部位的腫瘤。由於不含輻射,孕婦亦可安全使用,是非入侵性且無痛的檢查方式。
癌症檢查方法丨3. 電腦斷層掃描(CT)
CT掃描結合多張X光影像製作成身體橫切面圖像,能顯示腫瘤的大小、位置與擴散情況,適用於肺癌、肝癌、胰臟癌等診斷。不過由於含有輻射,需評估使用頻率,特別對兒童或懷孕婦女。
癌症檢查方法丨4. 正電子掃描(PET-CT)
結合PET與CT技術,注入帶輻射性的葡萄糖類物質後,藉其代謝活躍程度判斷細胞是否出現癌變。適合癌症分期、擴散追蹤及療效評估。價格較高,並非初步篩查常用方式。
癌症檢查方法丨5. 磁力共振(MRI)
MRI透過強磁場與無輻射的方式,產生高解析度的軟組織影像,適合觀察腦部、脊椎、前列腺等部位。適用於需頻繁檢查的患者,例如乳癌復發追蹤。若身體有金屬植入物,必須先諮詢醫生意見。
癌症檢查方法丨6. 活組織檢查(Biopsy)
當其他影像或血液測試顯示可疑情況時,醫生會安排活組織檢查,抽取腫塊或組織樣本作病理化驗。此為確診癌症最直接準確方法。
癌症檢查費用
不同醫療機構的癌症檢查費用如下,收費或會因實際檢查範圍與項目有所不同:
- 港怡醫院:
- 超聲波掃瞄:HK$1,310起
- 電腦斷層掃描:HK$3,060起
- 磁力共振掃描:HK$5,130起
- 仁安醫院:
- 尿液常規測試:HK$190
- 政府資助計劃:
- 大腸癌篩查計劃(合資格人士可享部分資助)
- 子宮頸普查計劃(合資格人士可享部分資助或豁免收費)
- 其他:
-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合資格人士費用全免)
癌症檢查常見問題(FAQ)
1. 癌症篩檢要錢嗎?
是的,大部分癌症篩檢為自費項目,不同醫療機構收費不一。例如港怡醫院的超聲波掃瞄起價為 HK$1,310,而仁安醫院的尿液常規測試為HK$190。不過,政府亦有提供部分資助計劃,如大腸癌篩查、子宮頸抹片及乳癌篩查先導計劃,合資格人士可獲補貼。而現在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為合資格人士提供費用全免的癌症篩檢。
2. 抽血可以驗出癌症嗎?
抽血可以驗出癌症。抽血能檢測某些腫瘤標記(如AFP、CA125),可用於初步偵測肝癌或卵巢癌。但血液檢查不能單靠數值確診癌症,仍需配合影像或活檢檢查。
3. 怎麼知道自己有癌症?
若出現持續聲沙、淋巴腫脹、便血、乳房腫塊等症狀,應立即求醫。醫生會根據病徵建議適當的影像或實驗室檢查,包括超聲波、CT、MRI、PET-CT或活組織化驗來確認接受檢查是否罹患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