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白點遮擋視線 解構「脂質性角膜病變」治療法

5年前,張先生出現了皰疹上眼的問題,需要使用抗皰疹藥物和類固醇藥水控制發炎。隨着眼角膜反覆發炎,眼睛逐漸出現白點。起初,張先生以為白點是眼角膜發炎留下的疤痕,後來經過眼科醫生檢查,發現是脂質性角膜病變(Lipid Keratopathy)。隨着時間過去,眼角膜上的白點範圍愈來愈大,遮擋視線,最終需要進行角膜移植手術,移除白點。
什麼是脂質性角膜病變?今天詳細解說,包括治療目標。
脂質性角膜病變是由於脂質異常地沉積在角膜的基質層(Stroma),導致視線受阻。眼部發炎,尤其角膜發炎(例如皰疹上眼、細菌感染等),是脂質性角膜病變最常見起因。眼部發炎會破壞角膜正常結構,導致血管增生(Neovascularization)。新生血管容易滲漏脂質,形成脂質沉積。
此外,眼部創傷或手術(如角膜移植)亦可能導致角膜血管增生,增加脂質沉積風險。在創傷後的修復過程中,脂質代謝異常也可能引發脂質性角膜病變。高血脂(Hyperlipidemia)、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等全身性脂質代謝異常(Dyslipidemia),亦會導致血液中脂質水平升高,使脂質沉積在角膜中。某些遺傳性疾病(如Tangier病),亦可能導致脂質代謝異常,增加脂質性角膜病變風險。
詢問患者病史
如何診斷脂質性角膜病變?
醫生首先會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包括是否有高血脂、眼部發炎、感染或創傷等相關疾病。通過裂隙燈檢查,醫生可觀察到角膜基質層中的脂質沉積,一般為黃白色斑塊或條紋,亦可能發現角膜血管增生或眼部發炎。如果懷疑脂質性角膜病變與全身性疾病有關,醫生或會建議進行血脂水平檢查。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使用光學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或共聚焦顯微鏡(Confocal Microscopy)等影像檢查,進一步觀察角膜結構變化。
脂質性角膜病變治療目標有三:減少脂質持續沉積、堵塞新生血管及移除已沉積的脂質。

首要控制發炎
治療首要控制眼部發炎,如使用類固醇或非類固醇抗炎藥,以減少血管增生和脂質滲漏。如果眼部發炎是由皰疹病毒引起,則需要使用抗皰疹藥膏或口服藥控制。
如果患者身體有脂質代謝異常,醫生可能建議服用降脂藥物(如他汀類藥物)以降低血液中的脂質水平,從而減少脂質在角膜中的沉積。患者亦可透過均衡飲食、避免高脂食物和適量運動,以減低脂質水平。
如果眼角膜已形成了新生血管,治療可能比較困難,目標是消退新生血管。醫生可透過激光(Laser Photocoagulation)和細針透熱治療(Fine Needle Diathermy)來堵塞新生血管。如果眼角膜有大量新生血管,可能需要重複治療才能達到理想效果。在某些情況下,醫生或會在眼睛注射抗血管增生藥物(如抗VEGF藥物),以抑制新生血管。
角膜移植療法
對於嚴重脂質性角膜病變,角膜移植(Keratoplasty)可能是唯一治療方法。通過移植健康的角膜組織,去除脂質沉積,可以恢復患者視力,並改善角膜透明度。

脂質性角膜病變是一種複雜的眼部疾病,其起因多樣,診斷和治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眼部情況和全身狀況。隨着醫學技術進步,脂質性角膜病變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改進。然而,如果角膜脂質沉積嚴重,簡單治療方法未必有效,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角膜移植以改善視力。
因此,如果患者發現眼睛出現異常白點,應盡早求醫,希望能在病發初期接受治療,使病情得以控制。

撰文:郭曉慧醫生、楊樂旼教授_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
[信健康] 解構脂質性角膜病變診治,眼科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