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而後能工

《客途秋恨》屬粵調「南音」經典作品,其中主角(一位名叫繆蓮仙的文人),自敍他與妓女麥秋娟的戀愛過程。作為廣東地方的特色「說唱」,以地方方言以「唱」的形式說故事,用詞當然摻雜不少口語;全篇用上的文體有如元曲風格,大可登大雅之堂。有人評之為「曲詞典雅,文采情韻兼備,乃文人南音的代表作」。作者是誰?一向頗有爭議;一般人相信是清代道光年間的廣東南海才子葉瑞伯。
新馬師曾演唱《客途秋恨》採用的曲詞,相信屬正統文本,唱來字正腔圓,一絲不苟。相比之下,另一位南音高手杜煥的版本,則多了一些廣州話的輔語字,增加不少通俗韻味。例如新馬師曾唱:「見佢聲色與共性情,堪我讚羨。」杜煥則是「佢聲色係性情,人讚羨呀」;新馬師曾的「遊戲文章賤賣錢」,杜煥改作「遊戲係文章,賤賣錢」。這些「係」字、「呀」字,為曲詞添加了口語的自然味道,比較「貼地」,聽起來更易引起共鳴。
杜煥1910年在廣東肇慶出生,1979年在香港去世,一生際遇坎坷。他3個月大時失明,家境貧寒,13歲時父母送他拜師學藝,16歲隨師父到香港賣唱。當時演唱地點一般是妓院和煙館,好此道者甚眾,故曾有一段不錯的生活。可惜因而染上吸鴉片的癖好,但那也替他造就了特殊的唱腔,被稱為「煙屎喉」。一個盲人獨對着古箏,手持拍板,唱一些古舊侘傺的人生傳奇事跡,聽來有一股滄桑的味道,所以知音不少。
一個可能不算十分貼切的比喻。我們聽羅文的演唱,覺得他咬字清晰,發音正確,卻不免太「正統」。有些人則偏愛其他例如張國榮、夏韶聲等,以其表現有不一般的技巧和風格,另有一番風味。
中外古今有很多失明藝人,杜煥即其一。可能因為他們處於黑暗的世界中,更能專心鍛煉自己,造出比常人更高超的成就。內地有擅長二胡的「瞎子阿炳」華彥鈞及孫文明,台灣有用月琴伴唱「恒春民謠」的陳達,香港則有唱南音的杜煥瞽師。在外國,現今最受人歡迎的是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Andrea Bocelli。
古時希臘有一位「吟遊詩人」荷馬(Homer),是歷史上最受尊敬和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也是失明,最著名作品包括《伊利亞德》(Iliad)和《奧德賽》(Odyssey),都屬史詩。一般學者公認,這些詩歌最初也都是以「說唱」形式表現的。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