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後遺症與真菌

黃琼英醫生 | 2025-01-02

上文提到肺結核後遺症,包括肺部有纖維化、空洞(Cavity)和支氣管擴張等現象;這些變化令到受影響的肺部失去原有抵抗力,病菌特別容易入侵,其中慢性真菌感染較鮮為人知而容易被忽略。目前估計全球每年有180萬慢性真菌感染個案,並引致34萬人死亡,大部分個案跟肺結核後遺症有關。這些慢性真菌感染個案大多由麴菌屬(Aspergillus)引起。

麴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無論泥土、微塵、枯葉或滲水牆壁,甚至枕頭上都可能有它的蹤影。它的孢子在空氣中飄浮,正常人吸入後,呼吸道上的纖毛會清除它;有些醫生看見化驗報告出現麴菌,會當作環境污染引起的,因麴菌一般只會入侵抵抗力極低的病人,例如愛滋病、血癌病人,或者服食高劑量抗癌藥物或抗排斥藥物人士;對抵抗力正常的人,通常只是過客,很快就被身體排出來。但是,肺結核後遺症使部分肺失去抵抗力,麴菌就有機可乘導致不同麴菌病。當中最輕的,要算麴菌球病:麴菌在肺內空洞繁殖,菌絲形成一個球體,就像蒲桃一樣,麴菌球被困在洞內,患者通常少病徵。若患者抵抗力較弱,麴菌進一步入侵肺部,演變成慢性壞死性肺麴菌病——顧名思義,麴菌破壞肺組織出現新肺炎或令肺壞死,原本空洞壁變厚,附近出現更多的纖維化及漸漸蔓延至原來正常的肺或者肺膜。慢性壞死性肺麴菌病患者,一般比較瘦弱,或會出現咳血、發燒、盜汗、胸痛等病徵,這些病徵和X光的變化,跟肺癆病難以分辨,必須進一步檢查,若從血液或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發現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就證實麴菌入侵身體;最理想是可以在痰或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培養出麴菌,並進行抗藥性分析。由於抗真菌藥在農業上廣泛使用,抗藥性麴菌與日俱增,醫患雙方要有耐性合力找出最適合治療方案。

作者為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淺談治療結核後遺症,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