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症狀丨11個常見肺癌症狀 早期肺癌存活率可達7成

2025-02-28

肺癌是香港十大癌症之首,又因為早期肺癌症狀並不明顯,與肺炎、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等病十分類似,亦被人稱為「沉默的殺手」。若肺癌可在早期發現並妥善治療,可以大大提升存活率,同時也有更多治療方法可以選擇。帶你了解肺癌成因、前兆、症狀、存活率、診斷、治療方法及預防方法,助你及早發現與預防!

肺癌成因肺癌高危一族肺癌症狀肺癌診斷
肺癌分期肺癌治療肺癌存活率如何預防肺癌
肺癌常見問題(FAQ)

閱讀更多:
肺癌早期徵兆|早期肺癌徵兆不明顯 留意無明確原因咳嗽
肺結核病後遺症

肺癌是什麼?

肺癌是本港癌症的頭號殺手。根據衛生署資料,2022年錄有5,707宗肺癌新症,而患者則以男性較多(比例約為1.4:1)。而肺癌是通常於下呼吸道系統,如支氣管和細支氣管的表皮細胞等部位產生的一種惡性腫瘤。

肺癌的兩大類型

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及小細胞肺癌(SCLC)2大種類。非小細胞肺癌可以細分為: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及大細胞肺癌(Large cell carcinoma),非小細胞肺癌佔所有肺癌個案約85%。

- 肺腺癌:這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特別在女性中較為普遍。腺癌通常與基因突變有關,患者年齡較輕,一般在40至50歲之間。腫瘤通常生長在肺部邊緣,並且進展緩慢,早期症狀不明顯
   - 5年存活率:72.4%
- 鱗狀細胞癌:這類肺癌與吸煙有關,常見於50至60歲的男性。鱗狀細胞癌通常發生在肺部的中央位置,並可能引起氣道堵塞,導致肺葉萎縮或其他併發症。擴散速度較慢
   - 5年存活率:45.4%
- 大細胞肺癌:這是一種較少見的非小細胞肺癌,佔NSCLC病例的約5%。大細胞癌的腫瘤細胞較大且呈圓形,能夠出現在肺部的任何部位。此類癌症生長較快,並且擴散能力強,治療上比較困難
   - 5年存活率:24.6%
- 小細胞肺癌(SCLC):被稱為「癌王」,為單獨一類,佔所有肺癌個案15%,通常發生於男性,其特點為生長快,並容易擴散至淋巴結或其他器官,特別是腦部。由於其生長速度快,患者在確診時往往已是第3期或第4期,通常無法進行手術治療
   - 5年存活率:7.8%

肺癌症狀

肺癌症狀丨早期肺癌症狀與警示信號

早期肺癌症狀​可能不太明顯,但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肺癌症狀:

- 持續咳嗽或咳嗽加劇
- 咳痰中帶血
- 呼吸困難或喘息
- 聲音嘶啞
- 胸部反覆感染,長時間無法治愈
- 胸部及肩膀不適或疼痛
- 吞嚥困難
- 食慾不振、體重下降
- 感到極度疲倦
- 腹部脹大
- 骨痛或脊椎壓迫感

肺癌症狀丨肺癌併發症與擴散風險

若肺癌未能及時發現並治療,癌細胞可能擴散至其他部位,造成更多併發症。常見的肺癌併發症包括:

- 骨轉移:當癌細胞擴散至骨,會引起骨痛;癌細胞擴散至脊椎會嚴重侵蝕脊椎,令脊椎下塌,壓迫中樞神經,導致雙腳麻痺或不能活動
- 腦轉移:當癌細胞擴散至腦部,輕則引致頭痛,重則會因腫瘤壓迫控制手腳神經線而影響四肢活動能力。起初會被誤以為是中風,接受檢查後才確診是肺癌出現腦轉移。如腫瘤影響視覺神經區域,可令部分視野變黑
- 肝轉移:當癌細胞擴散至肝臟,可出現右上腹脹痛

肺癌成因及風險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危險因素:

- 吸煙習慣:吸煙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原因,吸煙者罹患肺癌的風險高達非吸煙者的20倍。大約90%的男性肺癌患者有吸煙習慣
- 二手煙(被動吸煙):長期接觸二手煙會大幅提高罹癌風險
- 環境污染與化學物質:長期暴露於石棉、氡氣、砷、建築材料中的有害化學物質等,也增加肺癌的風險
- 飲食習慣:飲食中缺乏新鮮蔬果,經常食用燒烤或醃製食物,這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可能促進肺癌的發生
- 家族病史:如果直系親屬中有肺癌患者,則罹患肺癌的風險較高

肺癌分期

及早發現患上肺癌可以提升存活率,但大部分病人確診患上肺癌時已達中期或晚期,大大增加治療難度,因此高危人士應保持警覺。根據港府數據,第1期肺癌存活率有七成以上,第2期肺癌存活率約有一半,所以盡早確診,是有助提升肺癌存活率的關鍵因素。而以下是肺癌分期特點、治療策略及5年存活率:

- 第1期(第1A期及第1B期,早期)
   - 分期特點:癌細胞只在肺部
   - 治療策略:手術為主,化療及放射治療為輔,不願意進行手術的病人也可以使用放射治療
   - 5年存活率:72.4%
- 第2期(第2A期及第2B期,早期)
   - 分期特點:癌細胞入侵鄰近組織,擴散到腫瘤四周的淋巴組織
   - 治療策略:手術為主,化療及放射治療為輔,不願意進行手術的病人也可以使用放射治療
   - 5年存活率:45.4%
- 第3期(第3A期及第3B期,局部晚期)
   - 分期特點:癌細胞入侵鄰近組織,擴散到腫瘤四周的淋巴組織
   - 治療策略:電療及化療,部分病人會加上免疫治療
   - 5年存活率:24.6%
- 第4期(轉移性)
   - 分期特點:癌細胞擴散至其他部位或器官組織,包含肝臟、心臟、食道、骨髓或腦部,極高機率造成惡性肋膜腔積液
   - 治療策略:如出現基因突變,需採用針對性的標靶藥;若標靶藥無效或未有基因突變,可用化療及免疫治療
   - 5年存活率:7.8%

肺癌診斷方法

以下是醫生常用的肺癌診斷方法,以檢查病人是否患有肺癌。

- 臨床檢驗:由醫生初步檢查胸部及脖子內部的淋巴結,如懷疑罹患肺癌,將會再作進一步檢查
- 胸部X光:透過X光檢查肺部,查看是否有異常病變
- 痰檢查:檢查患者咳出的痰液,是否有癌細胞
- 支氣管鏡檢查:利用內窺鏡檢查支氣管,觀察有無異常, 同時提取活體組織切片
- 電腦掃描(CT):通過多角度的X光掃描,獲取肺部及周圍組織的影像

肺癌治療方法

在確診肺癌後,醫生會根據一些因素進行評估,藉此判斷治療方式,當中會包括的因素有:

- 年齡
- 健康狀況
- 病史
- 吸煙史
- 血液檢測與掃描結果
- 肺癌分期
- 肺癌類型

而在選擇肺癌治療方法時,不一定只會選擇單一治療方式,根據每位肺癌患者的病情,搭配不同類型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也很常見。治療肺癌的常見方法包括:

肺癌治療方法丨1. 外科手術

手術適用於早期未擴散的肺癌患者,根據病情,醫生可能會切除部分肺葉或整個肺部以清除癌細胞。

肺癌治療方法丨2. 化學治療(即通稱化療)

透過抗癌藥物來殺死癌細胞,常用於已經擴散的肺癌患者,部分未擴散的患者也可能在手術前後接受化療,通常以靜脈注射或口服方式進行。化療可以單獨實施,亦可以搭配其他治療方法使用。

肺癌治療方法丨3.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通過高能量輻射縮小腫瘤,適用於早期肺癌或局部擴散的患者。放療也常在手術後進行,以清除殘餘癌細胞。

肺癌治療方法丨4.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是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基因變異進行治療,對比傳統化療對正常細胞的損傷,標靶治療更為精確,利用阻斷促進癌細胞生長,副作用相對較少。

肺癌治療方法丨5. 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是通過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對部分晚期患者具有持久的療效。

肺癌預防方法

想預防肺癌,可以盡量避免高風險因素。以下是肺癌預防方法:

- 戒煙:戒煙是預防肺癌的最有效方法。不論年齡大小,或煙齡長短,及早戒煙能顯著減少肺癌的風險
- 避免吸入二手煙:如果身邊有吸煙者,請盡量避免長時間吸入二手煙,因為二手煙對肺部的傷害與主動吸煙相似
- 遠離致癌物質:長時間接觸石棉、氡氣、砷等致癌物的工作環境,需要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穿戴適當的防護裝備,以減少對肺部的傷害
- 避免吸入過多油煙:在家中煮食時,應使用抽油煙機,選擇蒸煮或炆燉等健康的烹調方式,減少油煙對肺部的影響
- 健康飲食習慣:多攝取蔬菜、水果,減少加工食品及高飽和脂肪的攝入,保持均衡的營養有助於減低肺癌的發病風險
- 恆常運動:規律運動有助於強健體魄,增強心肺功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從而減少罹患肺癌的機會

閱讀更多:
中大研究|肺癌藥物新發現 標靶治療增存活期1倍
中大發現肺癌新治療標靶點 無副作用抑制腫瘤生長

肺癌常見問題(FAQ)

1. 肺癌症狀​有什麼?

肺癌症狀​是與腫瘤大小、位置及範圍有關。因為原發性腫瘤的位置於肺部,因此持續且加劇的咳嗽是常見症狀。其他的肺癌症狀​包括咳痰中帶血、呼吸困難或喘息、聲音嘶啞、胸部反覆感染且長時間無法治愈、胸部及肩膀不適或疼痛、吞嚥困難、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極度疲倦。如果肺癌出現轉移,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還有機會出現骨痛、影響四肢活動能力、頭痛、視野變黑及右上腹脹痛。

2. 5年內肺癌存活率是?

根據港府數據,整體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為21.8%。以分期計算的話,第1期肺癌存活率有七成以上,第2期肺癌存活率約有一半。而第3期肺癌存活率急跌至四分之一,第4期肺癌存活率則不足一成。所以越早確診,就越有助提升肺癌存活率。

3. 肺癌診斷​方式有什麼?

肺癌診斷方式有外科手術、化學治療(化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而醫生會根據肺癌患病一些因素進行評估,藉此判斷治療方式,當中會包括的因素有年齡、健康狀況、病史、吸煙史、血液檢測與掃描結果、肺癌分期及肺癌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