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患者新希望 AI導向微創手術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字,2022年全年共錄得562宗新症,男性較多,腎癌列為男性第七大癌症,平均每10萬男性約有16.8宗確診,屬十大常見癌症之一。
由於腎臟位於腹部深處,故早期腎癌多無症狀,難以察覺,即使長有腫瘤亦不會引起不適。許多時候患者因為做定期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做影像檢查才意外發現;但若出現症狀,如血尿或感到有腫塊,已屬中晚期,甚至可能擴散。目前,AI與微創技術的結合,大大提升了對腎癌診斷評估的準確性和手術效果。
早期腎癌主要靠超聲波或電腦斷層掃描(CT)診斷。近年,人工智能(AI)技術能將CT數據轉為3D模型,精確顯示腫瘤位置及血管分布,大幅提升診斷與手術前規劃的準確性。
醫生會按照腎癌的期數及位置,為患者選擇最適切治療方法,例如切除整個或部分腎臟。以往,對於較大(4厘米以上)或位於關鍵部位的腫瘤,都會建議根治性全腎切除術,切除整個腎臟;若能只切除腫瘤部分,就能保存最多的腎功能,維持健康。

現時可利用AI 3D影像分析技術,結合微創機械臂,通過數個8毫米小孔、放大4倍的3D鏡頭、720度旋轉的微創工具,精準切除腫瘤及修補腎臟,降低術中出血風險和減輕疼痛,並能縮短住院時間,一般患者手術後3至4天便可以出院,恢復正常生活。
與傳統開刀手術相比,微創手術更有效縮短康復時間。另外,腎癌患者在完成治療後需要定期進行影像檢查,以監控癌症有否復發。
作者為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腎癌患者微創治療,健康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