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醫保計劃懶人包 一文了解利弊、與醫療保險的分別

自願醫保計劃自2019年推出以來,成為許多香港市民關注的話題,然而不少人對自願醫保計劃還是一知半解。本文將以自願醫保計劃懶人包形式,深入解析自願醫保計劃是什麼、自願醫保計劃利弊,以及解答自願醫保計劃vs傳統醫療保險計劃的疑問,幫助你快速掌握關鍵資訊,選擇最適合的醫療保障。
自願醫保計劃是什麼?丨自願醫保計劃利弊丨自願醫保計劃種類
自願醫保計劃扣稅丨自願醫保計劃vs醫療保險丨自願醫保計劃常見問題(FAQ)
自願醫保計劃是什麼?
自願醫保計劃(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簡稱VHIS)是由香港醫務衞生局監管的個人醫療保險計劃,保險公司和市民的參與為自願性質。參與的保險公司根據醫務衞生局訂立的保障框架及規範,提供個人償款住院保險產品,讓市民有多一個選擇,自由比較及選擇是否投保。簡單來說,自願醫保計劃旨在提升香港醫療保障水平,鼓勵市民透過住院保險而使用私營醫療服務,從而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
自願醫保計劃利弊
自願醫保計劃與傳統醫療保險計劃相比,有多方面的優勢,但也存在不足之處,投保人需在選擇時謹慎考慮,以下是自願醫保計劃利弊:
自願醫保計劃利弊丨利1. 政府認可
自願醫保計劃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獲得香港政府正式認可的醫療保險計劃,並由醫務衞生局監管,條款清晰,減少索償爭議,保障投保人權益。
自願醫保計劃利弊丨利2. 保費透明
保險公司須在網站上公開自願醫保計劃的保費,方便投保人查詢和比較,投保人可以輕鬆查詢過去計劃的保費變動情況。
自願醫保計劃利弊丨利3. 標準化條款
自願醫保計劃設有標準保單條款及保障,產品資訊和標準保費均在自願醫保計劃官方網站上公開,方便市民了解和比較。
自願醫保計劃利弊丨利4. 投保年齡寬鬆
自願醫保計劃接受15天至80歲人士投保,保證續保至100歲,不受保單生效後的健康狀況變化影響。
自願醫保計劃利弊丨利5. 設21日冷靜期
自願醫保計劃投保人享21日冷靜期,在這段時間內,投保人可以仔細檢視保單條款,若有不滿意之處,可以申請退保並獲發還全額已繳保費。
自願醫保計劃利弊丨利6. 稅務扣除
每名受保人每年可享高達$8,000的保費稅務扣除,且可申請稅務扣除的保單數量及受保人數不設上限。
自願醫保計劃利弊丨利7. 保障範圍廣泛
自願醫保計劃涵蓋投保時未知的已有疾病、先天性疾病和精神科治療等,部分計劃不設終身索償上限。自願醫保標準計劃會對未知的已有病症,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別提供25%和50%的賠償,第四年起提供全面賠償。
自願醫保計劃利弊丨弊1. 保障項目有限
自願醫保標準計劃的保障項目相對基本,主要覆蓋住院和手術費用。若需要更全面的保障(如普通科醫生門診、物理治療、牙科服務等),則需選擇靈活計劃,但這也意味着更高的保費。
自願醫保計劃利弊丨弊2. 等待期
自願醫保計劃基本上不設等候期,但個別保障項目例如未知的已有病症仍設有一定的等候期條款。投保人需留意等待期的具體長短及其適用範圍,以免影響保障需求。
自願醫保計劃利弊丨弊3. 轉保限制
自願醫保計劃現有保單轉移需重新核保,健康狀況變化可能影響條款。
自願醫保計劃種類
自願醫保計劃的認可產品分為兩種:標準計劃和靈活計劃。購買自願醫保計劃的目的是希望減輕潛在的醫療費用負擔,所以投保自願醫保計劃前必須考慮保障是否足夠及適合自己需要。
自願醫保計劃種類丨自願醫保標準計劃
自願醫保標準計劃是根據政府自願醫保計劃的最低標準,如最低保障範圍及賠償金額,為投保人提供基本醫療保障,不同保險公司的自願醫保標準計劃的條款及保障內容大致相同。
自願醫保標準計劃主要保障範圍包括:病房及膳食開支、雜費、主診醫生巡房費、專科醫生費用、深切治療服務、外科醫生費用、麻醉科醫生費用、手術室費用等。此外,自願醫保標準計劃亦包括一些指定診斷成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CT掃描)和磁力共振掃描(MRI),以及非手術癌症治療、精神科治療服務等。
自願醫保計劃種類丨自願醫保靈活計劃
自願醫保靈活計劃以自願醫保標準計劃為框架,再提高保額限額及新增一些額外保障項目,如意外緊急門診、家居看護、善終療養、門診洗腎和康復治療等,以切合不同人士的需要,因此投保自願醫保靈活計劃保費會比自願醫保標準計劃為高。
自願醫保計劃扣稅
自願醫保計劃的優點之一是保費支出可作扣稅之用。每名自願醫保計劃受保人每年的保費扣除額上限為$8,000,人數不設上限,只要受保人是納稅人的合資格親屬即可,包括:納稅人的配偶及子女,納稅人或其配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和兄弟姐妹。實際扣稅額視乎每位納稅人的邊際稅率等其他因素而定。自願醫保計劃正確的扣稅額計算方法為:自願醫保保費 x 稅率 = 扣稅金額。
舉例說明,一名父親購買了3份自願醫保保單,受保人為自己、退休母親及1名兒子,假如兩份保費是$9,000,一份保費是$5,000,他的稅率是17%,他可獲扣稅金額為︰2 x ($8,000 x 17%)+ ($5,000 x 17%)= $3,570。
自願醫保計劃vs醫療保險
自願醫保計劃與市面上傳統醫療保險計劃在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以下是自願醫保計劃與傳統醫療保險計劃的5大主要分別:
自願醫保計劃vs醫療保險丨1. 條款透明度
自願醫保計劃與傳統醫保計劃的核心差異在於監管架構。傳統醫保計劃的保障範圍和條款由各保險公司自行釐定,不同產品的內容可能差異懸殊,消費者需仔細比較條款細則。反觀自願醫保計劃受醫務衞生局監管,所有自願醫保計劃認可產品必須符合政府訂立的最低保障標準,並公開保障範疇與保費計算方式,大幅提升透明度。
自願醫保計劃vs醫療保險丨2. 續保條件與年齡限制
傳統醫保計劃普遍設有終身賠償限額,一旦索償總額達上限,保單即失效;且投保年齡多限制在70歲以下,續保年齡上限約為75至100歲。自願醫保計劃則取消終身限額,僅設定年度保障額,並保證續保至100歲,即使投保後健康惡化亦不影響續保權益。此外,自願醫保計劃投保年齡範圍更廣(出生15日至80歲),對長者或需長期醫療支援者更為友善。
自願醫保計劃vs醫療保險丨3. 稅務優惠
自願醫保計劃的另一優勢是稅務扣除,每名受保人每年最高可享$8,000保費扣稅額,傳統醫保計劃則無此福利。
自願醫保計劃vs醫療保險丨4. 保障投保時未知的已有病症
一般而言,傳統醫保計劃較少保障投保時未知的已有病症。然而,自願醫保計劃則承保投保時未知的已有疾病,以及承保8歲後才出現的先天性疾病。惟需注意,未知已有病症的定義可能引發爭議,投保自願醫保計劃前應詳閱條款。
自願醫保計劃vs醫療保險丨5. 精神科治療保障
傳統醫保計劃大多將精神科治療列為不保事項,而自願醫保標準計劃則提供每年至少$30,000的精神科住院治療保障。不過,此自願醫保計劃保障只適用於住院治療費用,不包括精神科門診、心理輔導。
自願醫保計劃常見問題(FAQ)
1. 什麼叫做自願醫保?
自願醫保計劃(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簡稱VHIS)是由香港醫務衞生局監管的個人醫療保險計劃,保險公司和市民的參與為自願性質。參與自願醫保計劃的保險公司根據醫務衞生局訂立的保障框架及規範,提供個人償款住院保險產品,讓市民有多一個選擇,自由比較及選擇是否投保。簡單來說,自願醫保計劃旨在提升香港醫療保障水平,鼓勵市民透過住院保險而使用私營醫療服務,從而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
2. 自願醫保一年幾錢?
自願醫保保費按自願醫保計劃類型以及個人年齡、性別及健康狀況等因素來決定,根據自願醫保計劃網頁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25年4月10日),以一名非吸煙的男性為例,市面上各間保險公司的自願醫保標準計劃的年度保費如下:
- 投保人20歲:保費$1,125至$4,104
- 投保人40歲:保費$2,075至$4,914
- 投保人60歲:保費$5,315至$16,605
3. 自願醫保扣幾多稅?
自願醫保計劃每名受保人每年的保費扣除額上限為$8,000,人數不設上限,只要受保人是納稅人的合資格親屬即可,包括:納稅人的配偶及子女,納稅人或其配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和兄弟姐妹。實際扣稅額視乎每位納稅人的邊際稅率等其他因素而定。自願醫保計劃正確的扣稅額計算方法為:自願醫保保費 x 稅率 = 扣稅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