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並進

近日,因工作關係,和醫管局各層員工再次有很多接觸溝通機會。這是離開醫管局9年後,再有機會見證醫管局絕大部分員工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致力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這本是醫管局的強項和病人之福。無奈樹大有枯枝,不排除有個別員工的服務態度差強人意;只是當遇上這些個別負面經歷時,總會留下烙印,歷久不忘!然後一傳十,十傳百,就令人覺得醫管局沒有與時並進,以往的專業精神及每人多走一步的理念似乎已消失!
沒人能否定時代在不停進步,只是我們又常說歷史是重複的,人總好像進步不來;又說世事如鐘擺般,去到一邊盡頭時就會擺向另一邊,即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這些說法也是對的,因為進步的軌跡多呈現曲線形狀,間中有飛躍進步但也會遇上倒退,只不過從長遠角度分析還是進步的!
若要領略時代進步就要從多角度分析。科技進步是不容置疑的,人工智能、生活自動化、無人駕駛汽車及人類愈來愈長壽都是例子。科技進步帶來人類行為改變,雖然改變速度永遠比科技發展速度慢;例如退休年齡仍定在60歲,又或人們要努力學習書寫。最近看到3歲多的孫兒學寫自己的名字,每個字都有十餘畫,極富挑戰性;幸好找到每個字的字帖,能把筆畫順序拆開,還把字帖過了膠,用可擦筆在膠片上臨摹,寫好後抹掉重來,既省紙又讓小朋友覺得像畫畫玩遊戲。學習寫自己的名字當然要認真,但相信現代人很快會忘記怎樣寫字,因智能電話或應用程式已輕易將口語變文字,很多字我都忘掉怎樣書寫,惟人的行為就是要先打好基礎,學習好基本技能吧!
忌用主觀標準
其實自身才是最需要與時並進,因為自己會用以前那套主觀標準衡量現今做法!每個時代都面對不同挑戰,我們要學懂從現在角度分析,改變自己看法,找尋方案解決根源問題。以前捱過苦,不表示現在要一樣捱。我以前住元朗鄉村,天天乘搭公交到九龍上中學都不覺是一回事,但不表示現在仍可以。我做實習醫生時工作量比現在多得多,但今天的實習醫生會投訴工作量大沒時間學好醫病。現在的醫護面對缺乏信任、動輒興訟或到醫委會護委會投訴的病人,才明白為何明知看多幾個專科的做法耗費資源,但仍會轉介病人。相信增加互信和機構支援方為上策。
有人說退步不能容忍,但從軌跡角度,當下只是整個時序或人類歷史演變過程一小點而已,切勿以偏概全,捨本逐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