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推出「社區牙科支援計劃」 每180天可申請一次牙科資助

2025-05-13

為紓緩基層市民獲取牙科服務的困難,衞生署昨日(13日)公布,將於本月26日正式推出全新「社區牙科支援計劃」,透過資助機制,進一步擴大對弱勢社群的牙科治療覆蓋。計劃推出後,預計每年可提供約4萬人次的資助牙科服務,名額相當於現有牙科街症服務的兩倍,旨在加強對有經濟困難人士的支援,改善口腔健康。

針對基層需要 擴大牙科覆蓋

現時政府雖有為綜援人士提供牙科津貼,亦有透過牙科街症服務應對急症個案,但資源始終有限。「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屬於衞生署根據2023年12月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提出之策略下的行動之一,屬「做窄做深」策略,目的是集中資源,針對牙科服務難以覆蓋的基層人士提供更具彈性的支援。

計劃特別邀請非政府機構參與,經審核後共有32間NGO獲批參與,合共於全港18區設立近80個牙科診所地點,大大提升服務可及性。除了拔牙及止痛服務外,計劃亦會提供補牙服務,在牙醫認為適合的情況下,鼓勵保存牙齒。此外,對比現時的牙科街症服務每次處理一顆牙齒,計劃下的參加者可獲治療的牙齒數目增加至每次最多三顆牙齒。

每次最多處理三顆牙齒 減輕輪候壓力

每名參加者每180天可申請接受一次資助牙科服務,治療內容包括口腔檢查、X光檢查、紓緩疼痛藥物(如有需要),以及每一顆牙齒作為一個配額的補牙或拔牙治療。參加者須就每顆治療牙齒繳交$50行政費,每次最多$150。部分特定類別的受助人可獲豁免行政費用,當中包括獲醫療費用全數減免資格的醫管局病人、參與長者家居照顧服務第一級別的個案,以及75歲或以上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等。

明確針對目標群體 不與綜援計劃重疊

為確保資源有效使用及避免重疊,「社區牙科支援計劃」並非向所有市民開放,而是明確針對特定的經濟弱勢群體。參加計劃的人士必須持有香港身份證及已登記加入醫健通,以及為下列任何一項的受惠人或受助者:

- 社會福利署(社署)轄下長者生活津貼的受惠人;
- 正在使用社署轄下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第二級共同付款級別)的受助者;
- 正在使用社署轄下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或家居支援服務(第一或第二級別收費、第一或第二級共同付款級別)的受助者;或
-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病人並已獲得醫療費用減免機制減免醫療服務收費資格(包括全數和部分減免)。

衞生署已設立專屬網頁(www.communitydental.gov.hk/tc/cdsp),載列所有參與計劃的非政府組織名單、地點及聯絡方式。合資格市民可即日起自行查閱,並聯絡診所預約接受服務。如對參加資格有疑問,建議聯絡正在跟進個案的註冊社工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