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爸爸》內心世界

林震醫生 | 2024-12-23

最近筆者看了由真人真事改編的港產電影《爸爸》,故事圍繞着父親永年面對家庭突如其來的巨變,展現了其內心複雜的情緒。兒子厚明因精神分裂而傷害了母親與妹妹,這一悲劇事件瞬間摧毀了看似完美的家庭,讓永年陷入無盡的哀傷與內疚之中。

作為爸爸,永年面臨兩種負面情緒,包括深刻的哀傷與強烈的內疚。妻子和女兒離世,讓他承受着巨大的喪失感,這種喪失不僅家庭的噩耗,更是對自我價值的懷疑。或許永年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忽視了兒子的心理健康?這種沒完沒了的反思和內疚,往往伴隨着更強烈自責,讓他無法釋懷。

在錯綜複雜情感中,愛與恨如幣之兩面如影隨形,永年對兒子的愛與憎,讓他處於一種矛盾狀態。對兒子的憎恨,可能源於他無法接受這一切的痛苦與恥辱,而他內心最憎恨的那個人往往卻是他本人,覺得自己十惡不赦、罪無可恕。隨着怨恨的加深,內心悲傷愈發強烈,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兒子厚明方面,我們也應該以同理心來看待他,他受到精神分裂症影響無法控制自己,他內心深處也充滿無助、懊悔與痛苦。雖然他的行為對家庭造成傷害,無疑亦是他無法承受的重負,因此厚明需要情感的釋放與理解。

要讓永年能夠釋懷,首先要讓他接受失去的事實,並逐步面對自己的情感。將心中痛苦說出來,可以減輕和釋放內心重擔,參加支援小組能讓他感到不再孤單。愛生愛,恨生恨,將憎恨轉化為愛的行動,包括為妻子和女兒做些有意義之事,這樣可以幫助他重新獲得生命的意義。永年若能學會接受無常,並珍惜過去的美好回憶,或許就能在痛苦中找到新的希望!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減輕和釋放內心重擔,健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