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生花柳(下)
上回講到22歲的Jimmy去了深圳尋歡後,發現全身出疹,懷疑感染梅毒,即俗稱「花柳」。和Jimmy詳談,知道他在6、7月期間,多次北上光顧性工作者,6月底曾發現陰莖出現不痛不癢的潰瘍,他到藥房買藥膏塗抹後好了。病徵和第一期梅毒吻合。潰瘍痊癒3個月發燒出疹,時間上和第二期梅毒吻合。要確定Jimmy是否患上梅毒,我們安排他抽血驗梅毒抗體,也要排除其他經由性接觸傳染的疾病,如愛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此外,還留小便樣本化驗淋病、衣原體和支原體等。由於Jimmy不想媽媽知道他去深圳「尋花問柳」之事,作為醫生,也要保護病人私隱,所以只簡單跟Jimmy媽媽說他有細菌感染,需打一針抗生素治療,再等驗血報告。
當梅毒對大環內酯類(Macrolides)和四環素類(Tetracyclines)的抗藥性日益增加時,到目前為止,治療梅毒最佳方案,還是使用青黴素(即盤尼西林)。二期梅毒患者需在臀部肌肉注射一次苄星青霉素(Benzathine Penicillin G),然後隔3個月驗梅毒血清水平,確定治療有效。不同階段的梅毒感染,治療方案都有分別。如患者有晚期梅毒導致中央神經感染,需進院接受14天的青黴素靜脈注射。如病人不幸對青黴素有過敏反應,就要先進行脫敏治療,再接受針對梅毒的青黴素注射。
一星期後再見Jimmy,已沒有再發燒,紅疹亦退卻,驗血報告證實臨床斷症無誤,屬感染梅毒個案。其他化驗報告排除了Jimmy還有感染梅毒外的性病。我趁這個機會重申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還要嚇一嚇他:這一次較幸運,只感染到梅毒,難保下次不會感染更嚴重性病,如愛滋病,希望他「見過鬼會怕黑」。
作者為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
[信健康] 再談談治療生花柳,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