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傳送

顧小培 | 2022-10-13
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分別之一,在於人類有先進的方法,能用以傳遞訊息。人類在最早期的一套,相比較其他動物為傳訊而使用的,原理上差別不大:大家依靠的都是聲音,輔以肢體動作。人體中能發聲的器官,主要是聲帶。

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分別之一,在於人類有先進的方法,能用以傳遞訊息。人類在最早期的一套,相比較其他動物為傳訊而使用的,原理上差別不大:大家依靠的都是聲音,輔以肢體動作。人體中能發聲的器官,主要是聲帶。
聲帶是位於喉嚨中的兩瓣膜狀結構,一左一右,互相對稱。藉「迷走神經」的控制,聲帶肌肉的張力得以調整。調整的動力來自空氣。是我們刻意造成的吸和呼所導致的「空氣移動」,帶來一股力,驅使聲帶肌肉在形態方面的變動,包括開合和振盪;後者進一步促使「環境媒介」(主要是空氣)的波動,也就是聲音;聲音再而帶來聽覺器官的感知。具體上,張力的變易令聲帶肌肉的振盪頻率改變。同時口部、喉嚨,以至鼻腔各處的肌肉作出配合,從而令聲音變化。聚居群體中成員的發聲,發展成為彼此之間有特殊意義的訊號,約定俗成,逐漸令這些聲音形成一個獨特的體系,是為語言。
之後,傳訊的方法不斷地改善,令人類更領先於其他生物。改善的範疇,包括方法、載體、內容密度和效率。
如上所述,方法始於發聲。繼之有圖像和符號,後者包括結繩。這些圖像符號的載體,先是處於固定位置,例如山洞壁上,之後是活動的,有竹簡、羊皮紙等,方便移動攜帶。但聲音的使用一直沒有摒棄,尚有口耳相傳,以至歌謠。
再下來,符號成為文字。文字再次像聲音那般,規模增長,內容標準化,發展成為體系。其載體也有長足的進步,以紙張代替竹簡羊皮,更方便集合成冊,也就是書籍。將文字保留下來用以傳遞的方式亦改良了,引進了科技,由書寫演進為印刷,然後有活版印刷。至於聲音以及空氣中波頻的傳訊,也同樣地發明了由科技推動的留聲機、電話、電報等。
我們這一代的人,更目睹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緣於電腦及互聯網的發明。其中使用的媒介反璞歸真,由繁回簡,文字圖像重新以一套簡易操作的符號代替,載體由記憶體、中央處理器、大型電腦、桌面裝置、手機,去到雲操作。
往前看,還有物與物之間的訊息互動,是為物聯網;以至到處鋪設各式各樣的終端機,和虛擬的3D、全息、全真世界。其中的內容準確性、載量和效率,進步之深之廣,與之前的不可以道里計。但歸根結柢,不外乎訊息的傳送而已。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