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人厭的珍珠

區志森醫生 | 2025-05-02

美麗的珍珠人見人愛,但如患上珍珠疣,就會為你和家人帶來煩惱。

珍珠疣正式學名為傳染性軟疣,是一種由痘病毒引致的皮膚感染,透過接觸患者皮膚或患者碰過的物件傳染,溫暖潮濕氣候和居住環境擠迫都增加傳播機會。感染後一般潛伏期為2至6個星期,患處會出現多顆2至5毫米大小的丘疹,外觀呈半球形,表面光滑,部分頂部中央有凹坑,顏色可為珍珠白色、淺黃色和肉色不等,較常群聚於胸口、腹部、手臂、臀部和面部,如生於眼簾上有機會引致角膜結膜炎,偶爾口腔黏膜亦可受感染。

珍珠疣可令周邊皮膚痕癢,被抓破的皮膚容易出現細菌感染。有時外觀上會和其他皮膚狀況相似,醫生大多可臨床作出診斷,不需要做化驗。

1至10歲的小童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容易於學校或遊樂場所感染珍珠疣。

任何人都有機會感染珍珠疣,但有四類人士較易患上:

一、小童:1至10歲小童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容易於學校或遊樂場所感染,並在兄弟姊妹間互相傳播。

二、濕疹人士:因皮膚表面屏障受損和免疫失調,濕疹患者較易受珍珠病毒入侵,因患處痕癢不斷搔抓,容易使珍珠疣擴散,嚴重時數量可過百粒。

三、性活躍人士:如患處集中於生殖器、下腹、陰毛私處、大腿和臀部等位置,則很大機會是透過性接觸感染,統計上以年輕成年人較常受影響。

四、免疫力減弱:如患上癌病、愛滋病、正接受化療或免疫系統抑制藥物品人士,可引致廣泛性珍珠疣感染,較大型的珍珠疣更會聚合成塊狀,治療上更加困難。免疫力正常的患者一般可於6至18個月內自然痊癒,只要做好個人衞生防止感染他人,採取保守觀察等候痊癒。但如擔心珍珠疣擴散感染他人,或希望減輕患處影響,亦可以採用治療加速痊癒。

治療分為藥物和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包括液態氮冷凍療法、電灼及刮除、激光治療等,需注意如患處數量太多,就需要分階段療程,另外治療亦可引致副作用如傷口感染、疤痕和色素變化等。外用藥物種類繁多,較常用包括水楊酸、維他命A酸、過氧化苯、三氯醋酸等,這些藥物大多沒大型醫學數據比較療效,亦有機會引致皮膚過敏、灼傷甚至疤痕,使用前應諮詢醫生意見。

個人護理方面,患者應用衣服或紗布覆蓋患處並時刻保持雙手清潔,避免擠壓或抓損患處,亦不要和人共用毛巾、床鋪、衣服等個人用品。性器官和周邊的患處可透過性接觸傳染,最理想是暫停性行為,直至所有患處治癒為止,亦鼓勵患者檢查其他可能患上的性病。

作者為皮膚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小孩感染珍珠疣,復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