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篩查 始於當下 自行測試 及早預防腦退步

勞思傑醫生 | 2025-07-04

〈阿茲海默症新療法臨床研究 亞洲人副作用較輕〉一文,筆者介紹了「腦退步」一詞,希望大家接受及採用。即使年紀大了,認知及記憶能力可能如身體其他功能一樣,開始衰退,但大家都希望減慢老化過程,甚或逆轉。

事實上,不少老友記達耄耋之年依然精靈,退步了亦可重新進步,毋須以消極態度面對認知障礙,若擔心或察覺腦功能退步,應及早正視和檢查,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機會。

病向淺中醫,認知障礙亦應及早替自己或至親進行篩查,道理就如預防各類嚴重病患一樣,不容忽視。

癌症、高血壓、糖尿病、脂肪高、骨質疏鬆等,如及早發現均可有效處理,腦退步何嘗不然?或有讀者選擇難得糊塗,「坐以待癡」,但當考慮到晚年時生活質素嚴重受損,生命尊嚴不能維持,家人及照顧者承受無比負擔之後,便應該改觀。

認知篩查,始於當下。有醫院早前便發起護腦行動,替市民進行問卷評估,並進行血液生物指標測試。問卷評估選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而血液測試可檢查「濤蛋白」(Tau)或其他蛋白,從而推斷患病風險。德國阿茲海默教授於上世紀初發現致病的兩種主要蛋白病變,現終可早篩查、早醫治。

跨文化驗證

若選擇先自行測試,業界亦有簡易的阿茲海默八條問題量表,可供自己或親友使用。若交由相熟的至親評估自己的認知能力,可能更具客觀性。

若懷疑出現認知障礙,可選擇先自行測試,業界有簡易的阿茲海默八條問題量表,能作初步篩查。(網上圖片)

此量表由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發,在亞洲民眾之準繩度亦有跨文化驗證,結果早已在不同國際期刊刊登。最佳切點數可應篩查病情嚴重性所需之敏感度而定奪,普遍常用的切點是八條問題裏有兩條或以上陽性答案。早在2011年,有台灣學者刊登了中文翻譯量表於239位參與者的驗證研究,發現由相熟至親評估,兩條或以上陽性答案可辨別出參與者有否早期認知障礙,敏感度達96%,而準確特異性亦有78%。

今次先介紹八條問題的其中兩條,並加以闡述。惟務請注意,問卷測試只是初步篩查,不能替代臨床專業評估。

問題一:對活動及嗜好的興趣有否減少?

在各認知障礙症狀裏,缺乏興趣或懈怠可算是比較難處理。情緒抑鬱或過勞疲倦亦可構成以上情況,但勿忘抑鬱亦是認知障礙常見之行為及心理症狀之一,患者對日常活動提不起勁,喪失對喜愛事物之興趣,就如平日慣常有做的消閒娛樂,例如行山、閱報、看電影、打麻將等也逐漸放棄。

患者或對有益健康之醫療計劃,例如物理治療、復康活動等,亦產生抗拒或拖延。他們的社交開始被孤立,情況嚴重者甚至會疏遠至親,連最愛的兒孫也不想見;最令人擔心的是,如不早加治理,患者的病情若突然轉差,往往拒絕求醫。

問題二:判斷有否出現問題?

這條問題其實不容易判斷,因有誰敢自問判斷力完全沒有問題?這件事往往只有至親家人才最清楚,但家人亦有機會因為主觀意見,覺得受測者出現問題;相反,參與者可能已經真的出現認知問題而不自知,而選擇陰性答案。最重要的抉擇考量,是家人或自己有否覺得判斷力隨時間及年紀而變差,若覺得有便要正視,預防將來犯下重要錯誤。

騙案層出不窮,出現判斷力問題的長者容易受騙,甚至牽連家屬。(網上圖片)

社會有不少令人惋惜的個案,正正因為長者判斷力出現嚴重問題而發生。騙案層出不窮,不少長者慘受騙;在投資理財方面,長者更要小心,有不少國家已要求長者作重大投資決定前,必先通過醫學上的心智能力測試,而往往最容易出事的,就是過去一向判斷力沒有問題的老友記,不自覺認知出現衰退或拒絕承認,結果家屬慘受牽連而叫苦連天,甚至有不少例子是長者與家人的關係因此決裂。其實,老友記即使患有認知障礙,也有可能機警地處理風險。

篇幅所限,其餘六條問題要在未來數期逐項介紹。讀者如有時間及興趣看完這篇文章,應已沒有重大認知問題。若可加以思索,怎樣向有以上問題之親友提供協助,已是上佳的腦力鍛煉,更是富有意義的支援。(待續)

撰文:勞思傑醫生_香港醫學組織聯會榮譽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自行測試預防老退化,專業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