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六招 改善濕疹

異位性皮膚炎(俗稱濕疹)是一種常見慢性皮膚炎症,常在嬰兒或幼兒時期開始出現,表現為皮膚乾燥、紅腫、脫皮和強烈的痕癢。此病會反覆發作,雖不具傳染性,卻對患者生活品質造成長期困擾。異位性皮膚炎病因複雜,目前普遍認為與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若家族中有濕疹、鼻敏感或氣喘病史,患者較易因先天體質患病;此外,氣候變化、空氣中的致敏原、精神壓力或皮膚長期乾燥等外在環境因素,也可能誘發或加劇病情。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會隨年齡有所不同:
嬰兒期:常見於臉頰、額頭、頭皮及四肢外側,皮膚出現紅疹、脫皮、滲液等。
兒童期至青春期:病變多見於手肘、膝蓋內側、頸部等摺疊部位。
成人期:全身皮膚變得乾燥、粗糙甚至增厚。
異位性皮膚炎病情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期表現為紅腫、滲液、明顯痕癢;慢性期則出現皮膚增厚、龜裂與反覆抓癢造成的苔癬化。濕疹是長期發炎性疾病,而一般皮膚過敏通常是即時型反應,與致敏源接觸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紅疹和痕癢,並與免疫球蛋白IgE活化有關。
治療方面,要視乎病情嚴重程度:輕微濕疹可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外用非類固醇藥膏如外用免疫抑制劑、外用PDE4抑制劑;嚴重濕疹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紫外光燈、口服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口服JAK抑制劑、生物製劑注射等。

雖然目前未有根治濕疹的方法,適當治療可紓緩症狀及生活質素。患者在日常生活要注意皮膚護理,包括:
一、縮短洗澡時間,避免使用過熱的水,以免洗去皮膚天然油脂。
二、洗澡後在皮膚微濕時塗抹潤膚膏,保濕效果更佳,並應選用不含香料和刺激的潤膚膏。
三、避免接觸洗衣粉、酒精、清潔劑等刺激物。
四、做足防敏措施,避開塵蟎和其他致敏原。
五、減少搔抓,以免破皮感染。
六、改善生活習慣,避免辛辣食物和飲酒,保持規律作息,減輕壓力。
作者為皮膚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改善濕疹非難事,皮膚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