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與弓形蟲的迷思

鍾震宇醫生 | 2025-05-02

「鍾醫生,聽講話養貓有機會感染寄生蟲,有致盲風險或者讓胎兒變形,究竟係咪真㗎?」

如果動物身體內有寄生蟲,與其接觸的確會增加感染風險。寄生蟲不一定是肉眼能見蟲狀的形態,例如弓形蟲,就是依附在動物細胞內的原生蟲,要用顯微鏡才能看見。

弓形蟲以貓科動物為最終宿主,在貓的小腸上皮細胞內繁殖,產生芽孢化的卵囊隨着貓的糞便排出。當受貓隻糞便污染的水或食物進入體內,便有機會造成感染。可是,接觸貓隻並非唯一人類感染弓形蟲的途徑;由於弓形蟲有機會感染大部分溫血動物,例如牛、豬、羊等等,進食未經煮熟而受感染的生肉亦有機會染病。

弓形蟲感染在人類其實非常普遍,大部分急性患者的病徵輕微,包括發燒、疲倦、淋巴腫脹等。可是,當潛伏體內的弓形蟲在患者抵抗力低下時再度活躍,便有可能產生腦部或眼睛的併發症。

弓形蟲在眼睛引起的併發症,最常見是視網膜脈絡膜發炎,病徵包括視力模糊、出現飛蚊、眼紅、眼痛等等。可是,眼睛視網膜感染範圍會結痂,而當弓形蟲再度活躍時,往往會在結痂上開始,又或牽涉新的視網膜組織,並造成玻璃體發炎。

如果發炎受到自身免疫系統控制,治療亦非必須。如患者的免疫力受到壓抑,例如患有愛滋病、服用抗排斥藥物等,或會出現嚴重的視網膜感染而威脅視力等情況,便有需要接受口服抗生素四至六周,或配合類固醇幫助消炎。

如果本身飼養的貓隻沒機會離開家居,糧食中沒生肉成份,貓隻感染弓形蟲的風險不高。

孕婦在懷孕頭12周首次感染弓形蟲,會增加流產、胎兒畸形或先天性缺陷等風險,因而坊間有孕婦不能養貓的誤解。其實,如果本身飼養的貓隻沒機會離開家居,糧食中沒生肉成份,貓隻感染弓形蟲的風險不高,因此毅然棄養實屬不仁不智。當然,孕婦亦要特別注意個人衞生,避免處理貓隻糞便,在進食前必須洗手,亦要確保進食的肉類製品完全煮熟。

作者為眼科專科醫生

www.facebook.com/derek.cy.chung

[信健康] 保護眼睛非難事,眼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