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怕痛!

今時今日內窺鏡檢查非常普遍,胃鏡、大腸鏡等小手術,不少人都曾經做過,卻仍有很多市民諱疾忌醫,即使有症狀,例如大便有血也不去檢查,最大原因就是怕痛。想一想,有一條一米多儀器在腸裏面,其實也挺嚇人。
一般而言,醫生進行大腸鏡時,都會安排鎮靜麻醉,不過也有極少數病人堅決要求在沒有任何藥物情況下進行,想要清醒看清楚自己的腸道。內窺鏡的鎮靜麻醉分兩類──靜脈注射鎮靜和監察麻醉。
靜脈注射鎮靜做法,是進行內窺鏡的醫生予病人注射鎮靜藥和止痛藥,病人會感到神智迷糊,卻未必能完全失去意識。鎮靜常用的是苯二氮平類藥物,止痛常用的是嗎啡類,例如芬太尼。藥物效果因人而異;如果體型比較大、比較年輕、有喝酒習慣、有服食精神科藥物如安眠藥情緒藥等習慣,或者長期服用某些止痛藥,靜脈注射效果比較差,甚至有機會完全沒感覺(是對藥物沒感覺)。如果病人本身對痛楚比較敏感,又或腸子又長又多彎,過程中痛楚不適會更多,那麼給了藥後,也未免有效睡着。靜脈注射鎮靜藥物有指定份量,加藥有一定限額,有時候就要咬着牙齒繼續了。另外,藥物效果時間也很難預計,如果遇到難做的大腸鏡,或者多瘜肉需要切除,檢查時間久了,藥物時間過了也有機會醒來。除此以外,也有一些人在藥物影響下控制不了自己,亂動掙扎,甚至打人。基於以上種種原因,有一些病人的大腸鏡未能成功完成,或者要再做。
在香港政府醫院的大腸鏡,絕大部分都是靜脈注射鎮靜,如果在私營地方做,就可以選擇監察麻醉,下一回再跟大家解釋。
作者為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了解內窺鏡檢查鎮靜麻醉選擇,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