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業革新動力 邁進數碼化牙科時代

回望過去幾十年,科技進步是推動醫療行業革新的主要動力,當中牙科領域亦不例外。數碼化的牙科,把先進技術融入傳統治療方式,其中最常用的牙科數碼化技術,包括數碼化成像技術、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 design, CAD)、電腦輔助製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CAM)及3D打印技術等等。
在牙科治療中,經常需要為患者設計及製作牙齒修復體,而醫療影像是精準規劃和治療的重要第一步。透過先進造影儀器及技術,如口腔掃描儀、三維成像,以及數碼X光片如電腦掃描,牙醫可迅速得到數碼化圖像。相比傳統方法,除可減省患者的等候時間,較高色彩度及清晰度亦能幫助醫生從多角度分析患者情況,治療前的評估和講解可更加清楚。

此外,數碼化成像技術亦能減少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的不適甚至恐懼。傳統牙科的口腔印模工序,印模材料味道不太容易被接受,患者在過程中或需忍耐數分鐘。現時,牙醫可用口腔掃描儀取而代之,以取得清晰成像,雖然現時口腔掃描儀體積並不細小,但口腔內的不適感已較以往低。
隨着技術日漸成熟,數碼X光片及口腔掃描儀器體積勢將愈來愈小、影像愈來愈清晰、價錢愈來愈低,輻射量愈來愈少。這些演進除了令檢查更為安全,也使數碼X光及電腦掃描愈趨普及,有助醫生與患者均能更清晰地觀察牙齒及周邊組織,以作出更準確判斷,再商議合適治療方案。
CAD/CAM及3D打印
至於CAD/CAM,即是以電腦輔助設計和製造,其實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開始在牙齒修復上應用,但受制於當時的電腦效能,CAD/CAM未能普及。幸而隨電腦三維空間運算效能提升,以及牙科治療物料的改進,CAD/CAM設備已逐漸成為部分牙科工場的標準配置。牙醫可透過電腦軟件與牙科技術員溝通,並以電腦軟體設計牙齒修復體。
CAD/CAM也大大縮短了患者的治療時間。例如,以往患者在接受牙冠、牙橋或植齒修復治療時,可能需要等待數周。現在透過CAD/CAM技術,整體治療時間得以縮短,甚或只需一次就診即可完成治療。同時,3D打印技術在社會各個行業廣泛應用,牙科領域也不例外,如牙科模型製作、手術導板和矯齒設備等。與傳統的製作方法相比,3D打印技術速度快,也能妥善控制準確度及成本。
數碼化工作流程
在牙科診治上,將數碼化成像、CAD/CAM及3D打印技術結合使用,能多方面提升治療效率,並加強牙醫及團隊的溝通和合作。以植齒為例,牙醫透過數碼化影像,例如結合數碼X光片、電腦掃描及口腔掃描儀器數據,可以在電腦軟件內作診斷及預先制定治療計劃,包括植牙數量及位置,再透過CAD/CAM以及3D打印技術為患者度身訂造植牙手術導板。有了更多輔助,牙醫便能更專心、精準地進行植齒手術。
另一個例子是時下流行的隱形牙箍矯齒,牙醫透過數碼化影像,同樣地在治療前規劃好,再模擬牙齒在矯齒期間的移動及效果,從而知道矯齒所需的具體時間;患者亦可透過模擬矯齒深入了解整個療程,牙醫便可透過CAD/CAM及3D打印技術製作隱形牙箍。
在傳統牙科工作流程中,患者的資訊及治療計劃往往以紙本及非數碼化方式記錄和傳遞,當一位牙醫需要與另一位牙醫溝通時,便需影印患者記錄,再將實體X光片正本送到對方手上。幸好筆者並沒有待在這個年代太久,便迎來了數碼化時代。現時,牙醫及其他牙科專業人員之間的溝通,大多數已透過數碼化平台進行。從了解患者病史,到制定治療計劃,不同專業人員可作出即時溝通和合作,提高治療效率。

雖然數碼化牙科為牙醫帶來莫大便利,亦為患者帶來不少好處,但我們需要知道,即使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並不代表各種治療在貼上「數碼化」後,便必定更加準確,治療效果必定比傳統為佳。電腦技術的確減少了人為錯誤的可能性,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電腦及器械的準確度不足。患者應該與牙醫多了解、多討論,一起磋商最佳及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撰文 : 韓琦醫生_養和牙科中心牙科醫生
[信健康] 數碼化牙科新時代,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