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傳承:診所第一課

最近一個月,我再次擔任中文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科的導師,指導4位二年級女學生。她們分兩組來診所共4次,每次乖乖留足3、4個小時;畢竟,這是她們第一次見識真實的醫患互動。
私家診所不像醫院,病人沒義務參與教學,尤其婦科涉及私隱,很多病人會婉拒學生旁聽。我提醒她們:「病人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被請出診症室,大家記得保持儀態和笑容,或許下位病人看到你們的樣子,會點頭讓你進來。」畢竟,醫療是信任的藝術,樣子「乞人憎」的話,都會影響學習機會的。
對我來講,帶學生是個挑戰。平時看症空檔間,我能休息一下,看看手機,但有學生時,我就要抓緊時間依據情況解釋,例如:如何判斷病人是來求醫,還是求安慰?何時該給建議,何時只需聆聽……等等。此外,還要引導她們思考行醫的意義。4小時高強度教學後,其實我也有點虛脫了!
有學生問:「你讀書時,哪一科最強?」我笑着秒回:「科科都好勁㗎!」隨即,我認真說:「其實做成功的醫生不需要最聰明,但要有自知之明!不懂就問,別充專家,更要學做人處世!」
回想初入行時,我EQ極低,常與同事衝突,更曾因工作問題越級投訴。年紀漸大,我才明白,醫療本來就是團隊工作,醫學院能教曉你做醫生,卻未必能教懂你圓滑與體諒的重要。
十分感謝那些允許旁聽的病人,讓學生不致「空手而歸」。私人執業的我還是想找一點空間去貢獻社會,如果我能啟發幾個學生未來成為好醫生,便是最大的回報了!畢竟,我老了也想有好醫生為我看病啊!
同學們,學醫的路途遙遠,少一分毅力都難以成功,一定要加油呢!
作者為婦產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分享真實醫患互動,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