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通波仔研究

馮永康醫生 | 2024-10-14

急性心肌梗塞大致可分為兩種,需視乎心電圖的診斷,較為嚴重是ST時段上升心肌梗塞(STEMI),另一種為非ST時段上升心肌梗塞(NSTEMI)。大家一定知道所謂黃金12小時,就是在出現胸口痛後的12小時內進行緊急通波仔手術,能挽救生命及減少心功能受損的機會。但是,這些緊急手術主要是針對STEMI;對於NSTEMI,通波仔手術也有幫助,然而並非最緊急或最迫切。

早前的研究已相當肯定通波仔手術能減少NSTEMI病人的死亡率、再度心肌梗塞或再住院的機會。但必須留意,大部分研究也將非常年長的病人拒諸門外,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擔心這些病人的死亡率已經偏高,所以大部分研究比較少採納年長的病人。

究竟通波仔手術能否減少長者不幸出現NSTEMI的死亡率,一直是未知之數。

在今年8月的歐洲心臟學會年會中,一項稱為SENIOR-RITA的研究正正針對長者出現NSTEMI後,接受通波仔手術能否帶來更多臨床好處。超過1500名年齡超過75歲的長者,在NSTEMI病發後,隨機分配至通波仔或藥物治療組別。所有病人平均年齡82歲,45%女病人,三分一人情況虛弱,62%有認知障礙。主要跟進重點是4年內出現心血管病致死或心肌梗塞的機會率。

結果顯示,出現這些主要跟進重點在兩個組別中並沒分別,大概25%至26%。再仔細分析,心血管病致死、出血風險在兩個組別中也沒分別,但在再次出現心肌梗塞方面,通波仔手術卻減少了25%。

這研究結果如何影響現今醫學處理方法呢?簡單來說,並非每一位長者出現NSTEMI也必須進行通波仔手術,原因很簡單,這項研究已證明這跟進重點。相反地,通波仔手術應用於那些持續心絞痛、心臟功能較弱或出現致命心律毛病的患者,最重要是治療團隊須緊密溝通,為病人作出最適合治療方案。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通波仔對長者影響,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