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症診斷

吳炳榮醫生 | 2025-03-24

最近,美國醫學會腦神經科刊物(JAMA Neurology)刊登了一篇編輯回顧,列出2024年度最多人瀏覽和轉載的學術文章,頭二位皆和阿爾茨海默症有關,獨佔鰲頭的文章是報道利用血液中的pTau217蛋白來準確診斷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是這個病的基本病理元素,以往的診斷方法,是利用正電子掃描或透過腰椎穿刺手術來抽取腦脊液,確認這兩種蛋白在大腦內的積聚,方法複雜而昂貴,或帶一定入侵性。

隨着抗澱粉樣蛋白單株抗體臨床使用的成功,FDA在近年相繼批核Lecanemab和Donanemab用來治療早期的阿爾茨海默症,大家都在尋求診斷的新突破,希望找到一個簡單而準確檢測,讓我們可以輕鬆找到合適的病人來接受治療。血液pTau蛋白檢測正好填補這個缺口,甚至在未有病徵的潛伏期內,也能找出這群高危的未發病人士。這篇文章的瀏覽量較第二位高出近5倍,可見醫學界對新檢測方法的殷切期望。

這文章亦帶來新的疑問,治療對早期病患者有最好效果。理論上,若「病人」未有任何徵狀時,醫療效果應更理想。但並非所有帶陽性結果而未有病徵人士都會發展為阿爾茨海默症,而且治療費用是非常昂貴,並帶有一定危險性,若是普遍應用於「潛伏期」間的人士上,並非任何富裕的醫療系統所能負擔。

如果一個陽性檢測結果可給無病徵人士帶來警示,加強預防計劃,減少病發率,也會降低這個病給社會帶來的衝擊。根據《刺針》雜誌所發表的一份紀錄圖片節錄(https://www.thelancet.com/infographics-do/dementia-risk),有45%認知障礙症致病因素是可以修改的,簡單如戒除煙酒、多做運動、減肥和減少社交隔離等,已經可降低認知障礙症風險超過百分之十,而且還會對預防其他疾病有好處,因此不用等待新的檢測方法,我們應馬上改善自己的起居習慣了。

作者為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了解阿爾茨海默症診斷,腦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