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感染 幽門螺旋菌測試及治療

幽門螺旋菌是一種螺旋狀細菌,主要寄生於胃部的幽門區域,因此得名;在香港,約四至六成人口攜帶此菌,但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許多人並未察覺感染。
幽門螺旋菌感染初期症狀不明顯,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上腹不適、胃痛、胃脹、食慾不振或胃酸倒流。
但若果疏忽治療,可能會發展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嚴重時或會導致胃出血(黑便)或胃穿孔,需做緊急手術;長期感染更可能增加胃癌風險,及早發現至關重要。
幽門螺旋菌的傳播途徑,目前尚未完全確定,但大多與不良衞生習慣及環境因素有關,例如飲用、食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物、與帶菌者共用餐具、進食或觸摸口鼻前未徹底洗手等,均可能傳播或受到感染。

家庭成員之間的密切接觸,亦會增加感染風險,尤其在衞生條件較差的地區生活,飲用未經處理的山水或在溪流中游泳,都有可能加劇感染機會。
以下兩種方法能檢測是否感染幽門螺旋菌:
一、吹氣測試:非入侵性,患者空腹服藥後吹氣,檢測胃內細菌,簡單快捷,但無法檢查其他胃病。
二、胃鏡檢查:可觀察胃部狀況,取出組織作快速測試或顯微鏡檢查,確認感染並排除潰瘍等問題。
若不幸確診染上幽門螺旋菌,醫生通常採用三聯療法(一種特效胃藥加兩種抗生素),療程約10至14天,治癒率約八成。治療後建議做吹氣測試,確認細菌清除,若失敗則需要第二線治療。
家用吹氣測試十分方便,但若有症狀卻檢測出陰性,切勿忽視;胃部不適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應及時就醫,接受全面檢查以確保診斷準確。幽門螺旋菌感染在香港十分普遍,及早檢測與治療能預防嚴重併發症。保持良好衞生習慣,避免共用餐具、戒煙戒酒,可降低感染風險。若有任何不適,及早就醫是關鍵。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免感染幽門螺旋菌,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