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前輔導

這對夫妻是典型的專業人士,形象鮮明,事業有成;但是面臨一個重要抉擇:這段婚姻能否捱得下去?
很多人都知道有婚前輔導,但是離婚前的輔導才是婚姻治療師最常見的問題。
這些出現在治療室的夫婦,往往視這為挽救婚姻最後的一道防線,孤注一擲。要處理這種個案,當然不是三言兩語、說些好話就成。沒有深層次的探索,連婚姻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也很難診斷。
問題是,這些婚姻生了大病的夫婦, 看來十分正常,但他們對問題的描述往往令人摸不着邊際。
男的說:「她總是不肯和我配合,尤其在社交場合,總是與我抬槓!」
女的說:「我不是故意的,大家只是談論一些無關緊要的政見問題;我不同意他的見解,他就氣得立即離場,剩下我一個人,十分尷尬,不知如何下台。」
一個朋友歡聚的場面,就只落得慘淡收場。
他們又提出另一個例子:夫妻二人擁有一筆巨款,由女的負責投資營運,但是男的認為她的經營手法過於保守,這又是另一個夫妻矛盾的導火線。
批評妻子身材打扮
經過一番商議,為了避免產生矛盾, 男的同意既然交由女的負責處理,就不要不停插手,界線分明。
女的說:「你要放心由我處理,如果到了限期,覺得沒有達到你的期望,就可以把這項投資轉交給你那個做投資的朋友去處理!」
男的聽了立即暴跳如雷,說:「你分明知道我信不過這個朋友,故意拿他來氣我!」
原來不管爭論的題目是什麼,他們的每一個對答,都可以牽動彼此的死穴!
聽了各種不同的例子,我忍不住笑他們說:「你們一定有特異功能,事無大小都可以把它演變成不可收拾?」
不是嗎?社交場合一些毫不重要的話題,會造成夫妻之間沒完沒了的怨恨;家有巨款,不但沒有帶來喜悅,反而成為雙方心中的一條刺。
這是很有成就的一對年輕夫婦,都是美國名校的畢業生,企業界的天之驕子,但是在人際關係的相處上,卻不停互相衝撞,能把事情弄得多糟就多糟。
妻子的解釋是:「也許我們都很好勝,最喜歡的遊戲就是比較大家的記憶能力,在一些小事上較勁。」
男的仍然認為,是妻子不肯與自己配合,他說:「我們結婚前,她比現在瘦很多,人也喜歡打扮……」
妻子說:「他不停說我過胖,叫我減肥,怨我穿衣服不夠時尚!」
我心想,糟了!我從沒有遇過任何一個女人會聽了丈夫這些批評而不生氣的!怪不得她一直在有意無意地激怒他!
我對男人說:「別的事情我說不準,這一點我很確定;你這樣說她,她沒有把你捏死才怪,還想叫她配合你?」
無關痛癢事掀爭議
男人對妻子的要求是強烈而明顯的,妻子的反擊看似消極,但也並不示弱。只是他們的爭議總是集中在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上,極少牽涉內心的真實情緒。因此,即使彼此承諾改善關係,也只是停留在一些行為上的層次,總有換湯不換藥的感覺。
這對夫婦長期分居中港兩地,男的認為那是他們相處得最滿意的時段,現在住在一起,情況才變得複雜。金風玉露一相逢,沒有朝夕相對的磨損,當然容易。他們還有一個不滿周歲的嬰兒需要照顧,有趣的是,他們卻很少為孩子爭執。
後來才知道,這嬰兒得來不易,那是多次失敗才成功的試管嬰兒。人工授孕對女性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煎熬,加上丈夫不在身旁,妻子說:「我一個人去打針、去張羅,好像單獨一個人在製造孩子,有一次我在這裏操作,他卻在內地開party,還約了女同事一起看電視節目……」
丈夫不明所以,他說:「我對生孩子的事從來沒有強求,有沒有孩子都無所謂,並沒有給你任何壓力……」
問題是,沒有壓力,也沒有足夠支持。
妻子說,其實有一次成功懷孕,丈夫卻要她一同外遊,結果在舟車勞頓中她流產了。她淚流滿面地說:「我一直在怪責自己,也怪責他,如果沒有那次旅行,也許不會失去孩子!」
裝作無事變成暗湧
結果他們繼續旅程,在異地的度假村,妻子是悲傷地悼念失去的胎兒,丈夫卻催着她盡快走出谷底。他說:「其實我也很悲哀,但是還可以怎樣?孩子已經沒了,只有往好處想。也許我當時應該與她一起抱頭痛哭!」
如果當時他們抱頭痛哭,也許他們會在哀痛中學會彼此安慰,而不是從此疏離。夫妻關係往往經歷很多創傷,痛徹心扉;更糟的是無法一同排解。在婚姻內所感受到的孤獨,比任何孤獨都來得讓人難受。
多年來,夫妻盡量不去碰觸這些傷痛,裝作相安無事,但是傷痕沒有痊癒,就會成為暗湧,讓他們不斷互相傷害、互相拒絕。
現在有了孩子,應該是享受家庭生活的好時機,但也是促使他們學習彼此療傷的時候。
男的說:「其實我最希望的,就是在人前可以表達出我們是一對恩愛夫妻,而不是老被她奚落!」
我說:「那麼你就要尊重她,停止批評她!」
他開玩笑說;「提醒她一起去做運動也不成嗎?」
這次,是女的自己用手打他,而不是把憤怒暗自吞下。
撰文 : 李維榕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