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健康|預製菜愈見普及!註冊營養師拆解預製菜是否健康?

2025-07-31

近年來,預製菜在餐飲界日益普及,從餐廳到超市,預製菜產品五花八門。預製菜市場不斷擴大,反映了現代人講求方便、省時及節省成本。然而,方便是否等於犧牲健康?傳統觀念崇尚新鮮食材,相信不少人對於預製菜是否健康心存疑慮:預製菜的營養價值是否會流失、大打折扣?這次,註冊營養師Audrey為我們從營養學角度深入分析預製菜是否健康可取,教大家作出較理想的食物選擇!

預製菜健康|預製菜「要懂得選擇及使用」

Audrey營養師指出,從營養角度來看,預製菜並非全然不健康,關鍵在於「如何選擇及使用」。只要懂得挑選成分單純、添加劑較少、蔬菜比例較高的產品,並搭配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膳食中包含預製菜也能成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Audrey為大家提供了3個實用的預製菜建議:

• 將預製菜作為「配角」而非「主角」:不應長期將預製菜視為主食,應與新鮮食材搭配。
• 搭配新鮮蔬菜、水果或自製湯品:補充預製菜可能缺乏的營養素和膳食纖維。
• 減少長期每日依賴,避免攝取過量加工成分及鈉質:保持飲食多樣性,避免單一攝取。

即使食預製菜,可以額外再搭配新鮮蔬菜及水果,補充預製菜可能缺乏的膳食纖維。

預製菜健康|預製菜主要分為三大類

所謂「預製菜」,泛指那些在工廠或中央廚房經過不同程度加工處理的食品。無論是餐廳採購回來加熱供予客人,還是消費者買回家後自行烹調,都屬於預製菜。

營養師Audrey根據加工和烹調程度,將預製菜歸納為以下三大類:

1. 即食食品(Ready-to-eat):

特點:打開包裝即可食用,無需加熱或烹調。
例子:即食雞胸肉、罐頭魚、凍肉(如火腿、煙三文魚)、沙律。

打開包裝即可食用的即食食品

2. 即熱食品(Ready-to-heat):

特點:需經簡單加熱(如微波爐或隔水加熱)即可食用。
例子:微波飯盒、速凍餃子、即熱粥。

經簡單加熱即可快速食用的預製菜

3. 即烹食品(Ready-to-cook):

特點:食材經預先處理,需簡單烹調(如煮、炒、蒸、焗)。
例子:預製中菜包(如酸菜魚)、火鍋料組合、醃味肉類。

預製菜健康|預製菜營養或略低於新鮮現煮的飯菜

預製菜的方便性無可置疑,但經過加工、貯存和冷藏等步驟,其食物營養會不會有所影響呢?

Audrey指出,預製菜的營養價值可能略低於新鮮現煮的飯菜,主要原因包括:

1. 加工過程:多數預製菜在製作過程中會經過加熱殺菌、冷凍、乾燥等處理,這可能導致部分營養素流失。
2. 添加成分:為了增強風味、延長保質期,預製菜常添加醬汁、油脂、鹽分或人工添加劑,可能增加鈉、糖、脂肪的攝取量。
3. 配菜比例失衡:部分預製菜以肉類或主食為主,蔬菜比例偏少,可能導致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預製菜在製作過程中會經過加熱殺菌、冷凍、乾燥等處理

針對不同的營養素,Audrey詳細分析了它們在預製菜加工過程中的變化:

1. 水溶性維他命(B群、維他命C):
• 容易流失:在洗滌、加熱及冷凍過程中易流失,特別是維他命C。研究顯示,冷凍菠菜在加熱後,維他命C流失可高達40-60%。
2. 脂溶性維他命(A、D、E、K):
• 較穩定:這些維他命相對穩定,部分甚至在加熱後能提高吸收率,例如番茄中的茄紅素、粟米中的玉米黃素。但仍需注意,若存放環境光照強烈,仍可能因氧化而流失。
3. 蛋白質及礦物質:
• 相對穩定:如鉀、鎂、鈣等礦物質以及蛋白質都較耐高溫,不易流失。
4. 膳食纖維:
• 機械處理影響較大:如去皮、切細會降低纖維含量,但冷凍本身對膳食纖維的影響不大。

預製菜健康|並非所有食材都適合製成預製菜

Audrey表示,由於保存和再加熱的限制,預製菜的食材選擇有其局限性:

1. 不耐保存食材

牛油果、香蕉、嫩葉蔬菜(菠菜、莧菜)、番茄、瓜類等,這些食材在冷凍後容易出水、變色或口感變差。

2. 熟後變質食材

某些魚類、海鮮或蛋類,加熱後可能變腥、變硬或影響口感。

常見且適合製成預製菜的食材包括:

1/ 較耐熱、穩定的蔬果:如紅蘿蔔、粟米、薯仔、豆類。
2/ 肉類:雞胸肉、豬肩肉、牛腩等。

預製菜健康|預製菜中常見的人工添加劑

為了延長保存期、改善口感和色澤,預製菜常加入多種添加劑。雖然大部分在法例規範下安全使用,但我們仍需留意以下幾類:

1. 亞硝酸鹽(E250)

作用:使肉類色澤更鮮嫩粉紅、抑制肉毒桿菌生長,降低食物中毒風險。
風險:亞硝酸鹽被列為2A類致癌物,若與胺類結合,可能轉化為致癌物質「亞硝胺」。
• 營養師貼士:建議加熱後兩小時內食用完畢,剩菜不宜反覆加熱,因為每次加熱、存放都可能增加產生亞硝胺的機會。

2. 穀氨酸鈉(味精/MSG,E621)

作用:增鮮。
風險:攝取過量可能增加患高血壓、心臟病及肝腎疾病風險。部分人對味精敏感,可能出現頭痛、麻痺等反應。
• 營養師貼士:味精由鈉和谷氨酸組成,但其鈉含量約為食鹽的三分之一,已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安全食品,可適量食用。

3. 苯甲酸(E210-E219)

作用:抗菌、防霉。
風險:大量攝取可能引致胃痛、噁心及嘔吐等急性中毒症狀。
• 營養師貼士:人體攝取苯甲酸後,會經肝臟轉化並隨尿液排出體外,約9至15小時即可代謝完成,合法劑量下使用是安全的。

4. 亞硫酸鹽(E220-227)

作用:防腐、抗氧化,避免食物因氧化而變色、變味,保持食物新鮮度。
風險:對亞硫酸鹽過敏的人,特別是氣管敏感或哮喘人士,進食後可能引發氣管收縮,出現過敏反應;也可能引發紅疹、皮膚痕癢、眼、嘴唇及喉嚨紅腫、腹痛、肚瀉等。哮喘及正服用類固醇控制哮喘的人士尤其要小心。
• 營養師貼士:對大部分人是安全的。

預製菜健康|健康食用預製菜的建議

Audrey最後為我們提供了選購預製菜的實用建議,讓大家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能兼顧健康:

1. 仔細閱讀成分及營養標籤

- 查看成分表,食材排名越靠前,含量越高。盡量選擇添加劑(標示如「E編號」)較少的產品。

- 選擇「低糖」「低脂」「低鈉」,營養標籤符合以下數值的產品:
  - 低糖:每100克食物低於5克糖。
  - 低脂:每100克食物低於3克脂肪。
  - 低鈉:每100克食物少於120毫克鈉。

- 留意過敏原:如花生、牛奶、蛋、甲殼類等,相關過敏人士應特別留意。

查看營養標籤,選擇少添加濟及低糖、低脂及低鈉

2. 檢查包裝完整性

- 避免購買:包裝破損、膨脹、結霜或有異味的產品。
- 開封後盡快食用:即使仍在「此日期前最佳」內,打開後也應盡快食用,以免被細菌污染。

3. 正確儲存及處理

- 冷凍食品:購買後應盡快回家冷藏,避免長時間暴露於室溫。
- 依照標籤指示加熱:避免過度加熱,以免產生有害物質(如丙烯酰胺等)。

總括而言,預製菜雖然為生活帶來便利,但在選擇和食用時仍需多加留意。遵循營養師Audrey的建議,聰明地挑選、搭配和處理,就能讓預製菜成為您健康飲食的好幫手。

註冊營養師Aud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