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年輕演員柯煒林患惡疾

33歲年輕演員柯煒林,早前在社交媒體宣布確診第四期肺腺癌,震撼娛樂圈。我作為肺癌病人關注組召集人,深深明白柯煒林在確診一刻的震驚與無助,這種心情對每一位癌症患者來說都不陌生。肺癌是香港最常見癌症,也是頭號癌症殺手,數據顯示,2022年約有3800宗死亡個案,其中接近六成患者在確診時已屬第四期,情況令人擔憂。然而,肺癌並非無路可走,現代醫學的進步與病友間相互支持,讓我們能在這條路上找到希望。

2022年底,我因為肩膀持續疼痛求醫,起初以為只是「五十肩」之類的常見問題。在港怡醫院接受類固醇注射和物理治療後,症狀未有改善,醫生安排磁力共振(MRI)檢查,結果卻令人震驚:我的右肺葉上發現腫瘤,隨後化驗確認為第四期肺腺癌,癌細胞已擴散至胸膜和骨頭,導致肩膀有病理性骨折。這個診斷對我來說如晴天霹靂,尤其我從不吸煙和酗酒,過去雖曾患甲狀腺癌並接受放射治療,但從未想過自己會面對肺癌的挑戰。
隱蔽性高無症狀
確診後,立即接受為期兩周的放射治療,以控制腫瘤擴散,並由骨科團隊介入治療左臂骨折。隨後,我開始每天服用標靶藥物。這段治療旅程至今已持續一年多,效果令人鼓舞,除了輕微的手腳麻痹、血脂升高等副作用,生活和工作基本恢復正常,只須定期覆診監察病情。回想過去,從確診時的迷茫與恐懼,逐步走到今天能積極面對疾病,不僅因為醫療團隊的專業,也得到家人、朋友和病友鼓勵。希望我的經歷,能讓柯煒林及其他患者看到,即使到第三、第四期,也有機會與病共存,過上有質素的生活。
肺癌可怕之處在於其隱蔽性,許多患者早期毫無症狀,直至晚期才發現。不少患者並非吸煙者,卻因基因突變或其他不明原因患病,這提醒我們肺癌並非只與生活習慣相關。第四期亦即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器官,治療難度較高,但現代醫學已提供多種選擇,包括標靶、免疫和放射治療。這些療法不僅能控制病情,還能減少副作用,讓患者維持較好的生活質素,例如,標靶治療讓我能繼續工作和日常生活,這在十年前實在難以想像!
我在近年創立肺癌病人關注組,希望為患者和家屬提供互相支持的平台。香港一直缺乏專門的肺癌病友組織,我們的目標是填補這空缺,幫助患者面對疾病的挑戰,積極分享肺癌資訊、治療經驗和病友生活點滴,讓患者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同時能從中汲取力量。

我們也致力推廣最新的檢測和治療資訊。肺癌治療日新月異,例如基因檢測能幫助醫生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而新型標靶藥物和免疫療法則為晚期患者帶來更多希望。我們希望讓患者了解自己的選擇,並與醫療團隊積極討論治療方案。
官商合力降藥費
作為在藥業界工作多年的專業人士,我深知新藥研發的潛力,也了解昂貴藥物對中產家庭的經濟負擔,因此而成立的「好藥港用」關注組,推動安全有效的藥物可廣泛應用,希望政府和藥廠通力合作,降低新藥價格,讓更多患者特別中產階級和他們的家人,能負擔得起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先進治療。這些藥物往往能顯著延長生存期並改善生活質素,但高昂的費用卻讓許多患者望而卻步。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政策倡議和公眾教育,讓「好藥」真正為香港市民所用。
柯煒林的故事讓我想起自己的經歷,也讓我們更堅決為肺癌患者發聲。確診無疑是人生一大挑戰,但它並非終點;透過現代醫學、家人朋友的支持,以及病友組織的陪伴,可以找到與病共存的勇氣。希望柯煒林能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無論是醫療團隊的專業指導,還是病友間的溫暖鼓勵,都是我們前行的力量。我也鼓勵大家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尤其40歲以上人士,應進行年度身體檢查,包括肺部篩查。早期發現能為治療爭取更多選擇,讓患者活出更充實的人生。
撰文:吳樂文_肺癌病人關注組召集人
[信健康] 肺癌也有機會與病共存,治療資訊可分享!【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