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尋杏之二

上文提及賞花要配合環境人物,這兩鄉居民以塔吉克族為主。塔族人和善好客,和伊朗人血緣較接近,屬中華民族的白種人。對着個說普通話的白種人,初時有點不習慣。這說明教育普及的成果,小孩上學後能掌握普通話及中國文字,跟家人溝通時用的當然是塔族方言。在高速公路的休息站聽到這樣的廣播,說你已到達公眾地方,請以普通話表達。塔族分高原和平原塔族,中國的是高原塔族,而彼此的語言並非完全相通。
感受維族新年氣氛
這兩鄉以務農及採玉石為生,家庭年均收入只數萬元。近年開始發展旅遊業,只有3、4月杏花開這數星期是旅遊旺季。有些塔族人趁機把自住的地方讓給遊客居住,稱為帕米爾旅遊區牧家樂接待戶。在兩鄉逗留的五個晚上,有一晚住賓館,其餘都住民宿。民宿有不便之處,就是缺乏套廁;但亦慶幸做了入住民宿決定,若然全住賓館就缺乏和塔族人聯繫,了解更多塔族文化的機會。

在大同鄉的兩天住進牧家樂接待戶,戶主屋內裝修精緻,牆上有相架及不同擺設,套房內有兩張床,客廳有長土炕,上鋪六套氈毯作睡覺用。在塔爾鄉住進剛建好三年仿塔族住屋的民宿,讓我們了解塔族住屋的結構,原來客廳中央地方可以用作舞池,怪不得音樂一起,就見祖孫三代一齊跳舞。在大同鄉碰上維族新年,年輕人踴躍出席篝火會跳舞,讓旁觀者也能感受那歡樂氣氛!
小朋友見到我們,拉着一起玩跳繩等。他們對着鏡頭毫不害羞,還爭着看拍攝成果,並按動相機上不同的按鈕,亦有人要求分享照片,可見他們接受遊客,還知要發展旅遊,造成少許不便在所難免!
遇上塔族人訂親
有幸遇上塔族人訂親和結婚,家中成員紛紛盛裝出席。出席婚禮的親友會順道探望鄰近的親戚家,齊齊慶祝,證明社區關係維持得很好。當日在民宿旁舉辦了一場塔族婚禮的表演,在鷹笛和手鼓的音樂帶動下,氣氛歡愉,眾人翩翩起舞,變成是婚禮的主要項目。
阿克陶為中國最西的縣,家中成人均擔任護邊員賺取每月2000多元津貼。在塔爾鄉要解決晚餐不難,原來有人接手已停辦的學校做短期餐廳,邊拆樓邊大快朵頤,真有意思!
這兩個縣正發展旅遊業,道路去年才開通,有很多家庭願意借出地方作牧家樂,相信幾年後受更多遊客洗禮,情況會完全不一樣,失去今日的味道,就如南疆胡楊一樣。說到底我們要接受這演變過程,才能更好享受現在!